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陈国华. 药物分子与主体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电化学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 2003 .
[2] 张立金. 甲萘威、乙霉威和克百威与DNA的相互作用[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3] 肖素芳.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生物分子的电分离分析[D]青岛大学, 2004 .
[4] 张丛兰. 猪、鸡、羊可食用组织中左旋咪唑残留检测气相色谱法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 2004 .
[5] 杨培菊. 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 2005 .
[6] 李海南. 嗪草酮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D]延边大学, 2005 .
[7] 高小龙. 鸡可食组织和蜂产品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检测的HPLC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5 .
[8] 曾艳. 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的研究和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
[9] 薛春霞. 药物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
[10] 吴奕辉. 几种生物分子在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高恩君. 钯(Ⅱ)混配配合物中的弱相互作用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3 .
[2] 杨立荣. 牛磺酸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0 条
[1] 赵长庆,钱彬彬,蔡跃娟,张玉忠. 利用电化学及光谱方法研究环丙沙星与DNA的相互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
[2] 戴助.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硝唑乳膏的含量[J]安徽医药, 2004,(01) .
[3] 吴真真,林志芬,伊大强,殷克东.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02) .
[4] 崔荣,郑晓东,毛治华,张志忠,封利民,姚逸伦,李洪丽,姜俊. 2,4-二硝基咪唑铜配合物[Cu(DNI)_2(H_2O)]·3H_2O的制备和晶体结构[J]火炸药学报, 2007,(06) .
[5] 孙元喜. 导电聚合物膜修饰电极及其分析应用[J]武陵学刊, 1997,(03) .
[6] 许海红,郭岱石,蒋淇忠,马紫峰,李婉君,王铮. 硫酸根促进的纯硅MCM-41催化假性紫罗兰酮环化合成紫罗兰酮的性能[J]催化学报, 2006,(12) .
[7] 杨万兴,向明凤. 人体血浆中奥硝唑的HPLC测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12) .
[8] 杨翔,陈代璋,方勤方,郭颖,熊明,张迎春,卢晓英,韩勇. 纳米碳管分离提纯技术[J]地学前缘, 2000,(02) .
[9] 陈丽佳,吴伟明. 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阿莫西林和甲硝唑浓度[J]儿科药学杂志, 2006,(04) .
[10] 许敏,赵以军,程凯. 水华和赤潮的毒素及其检测与分析[J]湖泊科学, 2001,(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张杭君,张建英,陈英旭. 微囊藻毒素的物理提取方法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