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 条
[1] 邱冬梅. 基于MODIS的主要积雪参数反演及其应用研究[D]新疆大学, 2011 .
[2] 乔鹏. 干旱区双层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研究[D]新疆大学, 2011 .
[3] 刘永奎. 基于ARM和μC/OS-Ⅱ的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研究设计[D]中南民族大学, 2010 .
[4] 杜华强. 荒漠化地区高光谱遥感数据预处理及地物光谱重建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2 .
[5] 王红娟. 基于GIS和RS的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在干旱区的应用研究—以乌鲁木齐河为例[D]新疆大学, 2004 .
[6] 樊明兰.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中尺度径流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 2004 .
[7] 郭太英.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 2005 .
[8] 程媛华. 基于不同DEM空间分辨率的TOPMODEL研究[D]河海大学, 2005 .
[9] 栾承梅. 流域水文模型参数优化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 2005 .
[10] 陆平. 基于MODIS数据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积雪监测与融雪径流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穆振侠. 高寒山区降水垂直分布规律及融雪径流模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2] 张飞. 干旱区典型绿洲盐渍地地物光谱特征研究[D]新疆大学, 2011 .
[3] 李硕. GIS和遥感辅助下流域模拟的空间离散化与参数化研究与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 2002 .
[4] 刘伟东. 高光谱遥感土壤信息提取与挖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2 .
[5] 瞿思敏. 抗差理论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 2004 .
[6] 钱镜林. 现代洪水预报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7] 王念秦. 黄土滑坡发育规律及其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4 .
[8] 王加虎. 分布式水文模型理论与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 2006 .
[9] 原国红. 季节冻土水分迁移的机理及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 2006 .
[10] 刘永强. 新疆融雪洪水预警DSS关键技术及实现方式研究[D]新疆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10 条
[1] 李培基,米德生. 中国积雪的分布[J]冰川冻土, 1983,(04) .
[2] 白重瑗. 冰川与气候关系的研究[J]冰川冻土, 1989,(04) .
[3] 杨针娘,杨志怀,梁凤仙,王强. 祁连山冰沟流域冻土水文过程[J]冰川冻土, 1993,(02) .
[4] 徐俊荣,仇家琪. 天山地区30年来冬季降雪波动研究[J]冰川冻土, 1996,(S1) .
[5] 王绍令,赵秀锋,郭东信,黄以职. 青藏高原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冰川冻土, 1996,(S1) .
[6] 刘凤景,MarkWILLIAMS,程国栋,朱守森,王纯足,韩添丁. 天山乌鲁木齐河融雪和河川径流的水文化学过程[J]冰川冻土, 1999,(03) .
[7] 王建,李文君. 中国西部大尺度流域建立分带式融雪径流模拟模型[J]冰川冻土, 1999,(03) .
[8] 王建,陈子丹,李文君,汤瀚,鲁安新,李硕.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图像积雪反射特性的初步分析研究[J]冰川冻土, 2000,(02) .
[9] 何元庆,姚檀栋,杨梅学,沈永平. 玉龙山温冰川浅冰芯记录现代指示意义[J]冰川冻土, 2000,(03) .
[10] 王建,沈永平,鲁安新,王丽红,史正涛. 气候变化对中国西北地区山区融雪径流的影响[J]冰川冻土, 2001,(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田华,杨晓丹,张国平,赵琳娜. 2009年3月中旬新疆融雪型洪水气象成因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