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向丽. 稻麦秸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 2010 .
[2] 陈芝兰. 凤眼莲根对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 2005 .
[3] 刘文桃. 韭菜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抑制的研究[D]扬州大学, 2009 .
[4] 陈丁立. 凤眼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 2011 .
[5] 夏洁. 龙爪槐抑藻化感物质的分离、抑藻机理及应用效果研究[D]扬州大学, 2011 .
[6] 周姗姗. 异叶青兰化学成分及活性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 2013 .
[7] 张振业. 凤眼莲根系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D]扬州大学, 2013 .
[8] 周聪. 两种灭生性除草剂暴露对铜绿微藻藻毒素产生和分泌影响的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1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周立红. 基于化感作用的环境友好型抑藻剂的研究[D]厦门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5 条
[1] 张卫明,廖日红,许志兰,王真. 5种天然植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研究[J]北京水务, 2011,(05) .
[2] 张顺捷,马凤鸣,王玉波,石振. 大豆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10) .
[3] 陈磊,云兴福. 西芹鲜根及根际区物化感物质成分鉴定[J]华北农学报, 2012,(02) .
[4] 孙亚敏,董曼玲,汪家权. 内源污染对湖泊富营养化的作用及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2) .
[5] 郑小平,谢骏,刘波,殷国俊,徐跑. 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效应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
[6] 花铭,陈良燕,尹大强. 邻苯三酚和咖啡酸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J]环境化学, 2008,(03) .
[7] 潘纲,张明明,闫海,邹华,陈灏. 黏土絮凝沉降铜绿微囊藻的动力学及其作用机理[J]环境科学, 2003,(05) .
[8] 李锋民,胡洪营. 芦苇抑藻化感物质的分离及其抑制蛋白核小球藻效果研究[J]环境科学, 2004,(05) .
[9] 邹华,潘纲,陈灏. 壳聚糖改性粘土对水华优势藻铜绿微囊藻的絮凝去除[J]环境科学, 2004,(06) .
[10] 洪喻,胡洪营,黄晶晶,Sakoda Akiyoshi,Sagehashi Masaki,李锋民. 不同溶剂提取芦竹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J]环境科学, 20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