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李曦. 基于QD的精确定位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
[2] 戴美丽. 同轴度测量仪的研制[D]青岛科技大学, 2005 .
[3] 杨林颖. 空间交会对接激光雷达中准直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 2006 .
[4] 王一. 测量机器人模型误差及标定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06 .
[5] 姚楠. 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目标跟瞄算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 2007 .
[6] 王永甲.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构型设计理论与运动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8 .
[7] 李定坤. 基于距离误差模型的机器人绝对精度标定研究[D]天津大学, 2007 .
[8] 苏立强. 空间激光通信APT分系统中提前量伺服控制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 2009 .
[9] 夏天.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标定及误差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9 .
[10] 南小海. 6R型工业机器人标定算法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黎田. 柔性关节机械臂及其运动学标定和振动抑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
[2] 谢雪康. 双向空间交会对接激光搜索跟踪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03 .
[3] 焦国太. 机器人位姿误差的分析与综合[D]北京工业大学, 2002 .
[4] 王卫忠.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5 条
[1] 谭千里. 四象限探测器组件在激光制导技术中的应用[J]半导体光电, 2005,(02) .
[2] 李素芬,李刚,孙景发. 高精度模数转换器的接口技术[J]半导体技术, 2003,(03) .
[3] 甘霖,李晓星. 激光跟踪仪现场测量精度检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9,(05) .
[4] 陈媛,余成波,万文略. 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及其发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2,(03) .
[5] 李日忠,黄俊斌,秦石乔. 四象限光电探测器象限间一致性测量方法[J]传感技术学报, 2006,(06) .
[6] 杨翠,邹建,刘得志. 四象限光电探测器定位误差分析[J]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9,(05) .
[7] 李广云. LTD500激光跟踪测量系统原理及应用[J]测绘工程, 2001,(04) .
[8] 于成浩,柯明,赵振堂. 提高激光跟踪仪测量精度的措施[J]测绘科学, 2007,(02) .
[9] 朱国力,吴学兵,邹万军. 基于PSD的角度测量系统[J]电测与仪表, 2006,(01) .
[10] 杨春平,吴健,何毅. 激光雷达在空间交会对接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