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徐坤范. 不同季节黄瓜果实芳香物质含量变化及氮对风味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2] 程忠. 抗黄曲霉病基因的克隆鉴定与转化花生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8 .
[3] 田立荣. 花生黄曲霉产毒抗性的遗传重组潜力及抗性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
[4] 张涛. 桃脂氧合酶基因家族cDNA全长克隆与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
[5] 钟申丽. 棉铃虫为害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及其根部信号传导[D]湖南农业大学, 2009 .
[6] 张莹莹. 苹果脂氧合酶基因克隆及其表达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7] 娄庆任. 花生脂氧合酶及其相关基因表达与黄曲霉产毒抗性的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梁炫强. 花生抗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ink)侵染和产毒机制以及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
[2] 刘春香. 黄瓜风味品质的构成因素及部分因素遗传参数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3] 刘风珍. Rs-afp_1基因和γ-tmt基因转化花生及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7 条
[1] 任艳,王辉,石延茂,李双铃,李雷,崔潇,袁美. 抗生素在花生组织培养中的抑菌效应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11,(10) .
[2] 汪强,童有才,王本超. 花生茎尖组培和植株再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1,(06) .
[3] 张斌,范仲学,柳絮,秦岭,李长生,毕玉平. 花生再生体系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5) .
[4] 何晔,张新玲,陈菊萍,刘润润,钱娇,窦秉德. 花生胚小叶体细胞植株再生系统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6) .
[5] 张毅,华福平,童燕,李晓亮. 花生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J]现代农业科技, 2010,(01) .
[6] 曹慧,王永章,杜俊杰,兰彦平. 脂氧合酶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1,(02) .
[7] 李彩凤,赵丽影,陈业婷,越鹏,谷维,王园园,滕祥勇,王楠博. 高等植物脂氧合酶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10) .
[8] 袁鹰,刘德璞,王玉民,郑培和. 卡那霉素对大豆生长的抑制及筛选试验研究[J]大豆科学, 2003,(04) .
[9] 张书标,庄伟建,刘思衡. 花生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9,(03) .
[10] 陈由强,朱锦懋,叶冰莹,代容春,庄伟建. 花生体细胞胚和丛生芽的诱导及扩繁培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