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毛仕安. 湖南省不同地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2] 张海艳. 大螟田间种群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其抗性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3] 孙超. 杀虫剂对二化螟卵寄生性天敌稻螟赤眼蜂室内安全性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4] 孙定炜. 杀虫剂对褐飞虱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5] 王怀银. 杀虫剂对褐飞虱卵寄生蜂稻虱缨小蜂影响的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6] 陈文明.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其对氟虫腈抗性风险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 2008 .
[7] 李清. 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对双季水稻主要捕食性天敌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8] 高鹏. 二化螟对几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0 .
[9] 张真真.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其对氯虫苯甲酰胺敏感基线的建立[D]南京农业大学, 201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曹明章.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对三唑磷和杀虫单抗性遗传分析及对氟虫腈抗性风险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 2004 .
[2] 何月平.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治理与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筛选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0 条
[1] 韦永保,王新翠,黄正清. 皖南单季稻区近年二化螟回升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02,(02) .
[2] 张忠谋,朱元良,刘天龙,邹圣龙. 八种药剂防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 2006,(13) .
[3] 余夕辉. 宿松县二化螟发生呈回升之势的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8) .
[4] 钱霞,陈建国. 南通地区二化螟的发生危害严重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01) .
[5] 田学志,高保宗,石家胜,尤子平,谭福杰. 安庆地区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1991,(01) .
[6] 李权生,徐进才,汪朋春,詹李根,黄结桥,计壮志. 沿江地区水稻二化螟的抗药性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6) .
[7] 陆玉荣,徐广和,苏建坤,刘琴,吉春明,张春梅,刘怀阿. 扬州地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J]安徽农业科学, 2003,(01) .
[8] 钱立军,陆晓峰,钱桂喜. 几种新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7,(17) .
[9] 曹开武,刘初生,罗昭斌. 都昌县1代二化螟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8,(16) .
[10] 徐修龙,王国田,王广兰,葛霞. 水稻大螟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