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6 条
[1] 李阳春. 地源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理论分析及工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2] 李道强.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技术经济评价及地热换热器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
[3] 马志同. 浅层岩土热物性参数测量仪的研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
[4] 余传辉. 地下土壤导热系数计算方法及结果分析[D]吉林大学, 2006 .
[5] 王宇航. 地源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的研究[D]湖南大学, 2006 .
[6] 洪万亿. 热电制冷器最佳工作状态的研究[D]福州大学, 2006 .
[7] 王金香. 多孔介质土壤热渗耦合模型及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6 .
[8] 罗园. 地源热泵地下换热系统温度场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 2006 .
[9] 李斌. 热渗共同作用下的地下埋管换热器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10] 周复宗.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浅层土壤热物性测试及地温累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刘冬生. 地源热泵实验台及同轴套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 2005 .
[2] 罗清海. 热电制冷系统热力学优化分析及节能应用和开发[D]湖南大学, 2005 .
[3] 王一. 高压提高PbTe热电效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 2008 .
[4] 吴晓寒. 地源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联合供暖系统研究及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 2008 .
[5] 王庆华. 浅层岩土体热物理性质原位测试仪的研制及传热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 2009 .
[6] 李涛. 基于热电效应的热回收应用技术研究和设备开发[D]湖南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9 条
[1] 谈欣柏,章毛连. 半导体制冷技术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6,(04) .
[2] 刘为民,何平,张钊. 土体导热系数的评价与计算[J]冰川冻土, 2002,(06) .
[3] 宣向春,王维扬. 半导体制冷器的进展[J]半导体技术, 1999,(01) .
[4] 王庆华,孙友宏,陈昌富,吴晓寒. BTR-4000型地层热物性原位测试仪及其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02) .
[5] 周亚素,张旭,陈沛霖. 土壤源热泵机组冬季供热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
[6] 杨卫波,施明恒. 地源热泵中U型埋管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
[7] 罗清海,汤广发,唐海兵. 建筑节能中的能源回收新技术[J]低温建筑技术, 2004,(01) .
[8] 刘华军,李来风. 半导体热电制冷材料的研究进展[J]低温工程, 2004,(01) .
[9] 陈晓航,陈旭阳,周颖慧. 新型热驱动半导体制冷器性能的优化分析[J]低温与超导, 2003,(01) .
[10] 李晓东 ,于明志,李雨桐. 基于地源热泵的便携式岩土热物性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 2004,(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王秉忱,田廷山,李文鹏,赵继昌,张玲. 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仪应用及其存在问题[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 2009 .
[2] 胡平放,孙启明,於仲义,雷飞,胡磊,孟庆丰,吴林,张锦玲. 地源热泵用岩土热物性测试方法的研究[A]2008铁路暖通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
[3] 张旭,高晓兵,秦慧敏,陈沛霖. 土壤及其与黄沙混合物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