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陆丽. “期望教育”的范式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 2003 .
[2] 李国强. 大学文化冲突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 2006 .
[3] 周义萍. 中学师生冲突的归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
[4] 曹天平.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其教育转化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
[5] 江涛. 当前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07 .
[6] 黄宇宏. 高中生生物学学业不良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
[7] 黄家锦. 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08 .
[8] 连晶.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及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刘正发(阿里瓦萨).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07 .
[2] 胡红梅. 理解教育视野下“弱势学生”发展论[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1 条
[1] 李明阳. 论教育公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
[2] 王丽娟. 试析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J]安康学院学报, 2009,(04) .
[3] 扈中平. 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03) .
[4] 崔新建. 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
[5] 傅显捷. 大学生校园文化冲突解析[J]重庆社会科学, 2005,(02) .
[6] 陈平. 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东北师大学报, 2004,(01) .
[7] 毕翠菊. 问题学生的转化探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4,(02) .
[8] 吴玉. 马克思人学理论研究的三个维度及其当代价值[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9] 焦春华. 多元文化 多样发展——民族冲突的启示和世界的选择[J]大众文艺(理论), 2009,(13) .
[10] 张惠芳. 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J]公安教育, 20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