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1 条
[1] 施向阳. 结肠靶向载体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浙江大学, 2002 .
[2] 于巧玲. 阿昔洛韦缓释微丸制备技术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2 .
[3] 叶冰. 参术胶囊调控脾虚胃癌转移鼠动物模型细胞外基质降解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4 .
[4] 刘玮琦. 参术多糖GMPS的初步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4 .
[5] 范祥. 血脑屏障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冰片对其影响的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 2004 .
[6] 展海霞. 附子与干姜配伍增强回阳救逆的作用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
[7] 李晋奇. 制川乌、制草乌配伍白芍增效作用的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
[8] 王岚. 大黄附子配伍对阳虚便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
[9] 水文波. 中药活性成分的小肠吸收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
[10] 朱狄峰. 丹参素及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转运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赖玲. 三七总皂苷口服肠溶制剂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 2011 .
[2] 唐灿. 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灯盏花素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4 .
[3] 沙先谊. 9-硝基喜树碱小肠吸收机理及其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研究[D]复旦大学, 2005 .
[4] 胡一冰. 附子甘草药对组分配伍减毒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
[5] 龚涛. 脑靶向他克林前体药物的合成及性质的研究[D]四川大学, 2004 .
[6] 王剑. 从多个阴虚病变模型研究阴虚证机理[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
[7] 余成浩. 乌头类有毒中药常用配伍药对的物质基础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 .
[8] 邢杰. 黄芩苷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和代谢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5 .
[9] 仇峰. 大豆苷元及其前体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5 .
[10] 王凌. 丹参脂溶性成分吸收机理及促吸收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31 条
[1] 崔巍,吕希莹,王硕仁,牛福玲,张壮,闫颜芳. 黄芩苷与缺血/再灌ECV304细胞共培养上清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01) .
[2] 陈国良,叶寿山,刘家骏,冯平安. 金地蓝消毒片对小鼠感染模型的体内抗菌作用观察[J]安徽医学, 2002,(05) .
[3] 栾家杰,宋建国. 药物转运体与药物体内过程[J]安徽医药, 2005,(10) .
[4] 周冬菊,赵会英,杨英禄. 大鼠小肠对葛根素吸收的动力学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5) .
[5] 许信国. 经方附子应用的探讨[J]北京中医, 1986,(03) .
[6] 王海玲,刘宁,刘志强,刘忠英,张寒琦,周秋丽. 利用Caco-2细胞模型模拟槲皮素和芦丁在小肠的吸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01) .
[7] 李传云,李澎涛,潘彦舒,贾旭,李克玲. 牛黄、栀子配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 2004,(09) .
[8] 赵艳红,贾晓斌,陈彦,Ming Hu. 淫羊藿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10) .
[9] 王亚乐,贾晓斌,陈彦,李霞. 淫羊藿苷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09) .
[10] 翟永松,杜守颖,陆洋,王玥,徐冰,高瑛. 三七总皂苷对栀子提取物中栀子苷大鼠肠吸收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