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张艳慧. 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水和中层水分布特征及其年代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
[2] 杨庆轩. 吕宋海峡通量及南海混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8 .
[3] 谢玲玲. 西北太平洋环流及其与南海水交换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0 条
[1] 林传兰. 东海黑潮锋的海洋学特征及其与渔场的关系[J]东海海洋, 1986,(02) .
[2] 刘增宏,李磊,许建平,侍茂崇. 1998年夏季南海水团分析[J]东海海洋, 2001,(03) .
[3] 苏纪兰. 21世纪初我国海洋科学的展望[J]海洋学研究, 2006,(01) .
[4] 孙朝辉,刘增宏,童明荣,朱伯康,许建平. 应用Argo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冬、夏季水团[J]海洋学研究, 2007,(03) .
[5] 管秉贤. 巴士海峡及其附近夏季环流分布特征[J]黄渤海海洋, 1990,(04) .
[6] 于非,臧家业,郭炳火,胡筱敏. 黑潮水入侵东海陆架及陆架环流的若干现象[J]海洋科学进展, 2002,(03) .
[7] 魏泽勋,乔方利,方国洪,崔秉昊,方越,王新怡. 全球大洋环流诊断模式研究——流场及流函数[J]海洋科学进展, 2004,(01) .
[8] 杨冠杰,耿震,孙菁. 散乱体数据可视化:海洋水团分析的新途径[J]海洋通报, 2000,(02) .
[9] 张月霞,苗振清,严世强. 基于GIS水团分析集成系统的开发及其应用[J]海洋通报, 2007,(05) .
[10] 任惠茹,康建成,王甜甜,安琰. 东海黑潮热核的时空变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