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3 条
[1] | 郭永新. 自适应OFDM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
.
|
[2] | 李杨. 三维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体内微机电系统中的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
[3] | 张青. 谐振耦合式无线输电多载系统建模及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
[4] | 郝瑞芝. 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0
.
|
[5] | 曲立楠.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
|
[6] | 于洪朗. 用于背光模组的侧发光微细导光管的理论分析与设计[D]天津大学, 2010
.
|
[7] | 曾辉雄. 基于ARM的电火花线切割机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
[8] | 陈红梅. 低功耗高稳定时钟晶振芯片的研究与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
[9] | 秦威. 全固态射频电源系统的分析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1
.
|
[10] | 胡娟. 基于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D]湖南大学, 2003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6 条
[1] | 肖辉,周有庆. 中压载波通信技术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
|
[2] | 陆文骏,王鑫,陆磊,郭全顺. 用RLC自动电桥测量耦合线圈匝比、残余阻抗及CT误差[J]电测与仪表, 2000,(01)
.
|
[3] | 杨钰,王赞基,邵冲. 电力变压器的宽频带建模及阻抗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9,(01)
.
|
[4] | 谢志远,孙艳,郭以贺. 基于传输线理论的中压电力线信道建模和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0,(07)
.
|
[5] | 李建岐,李祥珍. 配电网载波通信耦合方式的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 2007,(04)
.
|
[6] | 许盛,易浩勇,汪晓岩. 中压电力线信道性能的自动测量技术[J]电力系统通信, 2010,(01)
.
|
[7] | 刘艳峰,尚秋峰,周文昌. Rogowski线圈典型外积分电路暂态性能比较与仿真[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6,(07)
.
|
[8] | 杨晓宪,郑涛,张保会,李常信,童礼系. 10kV中压电力线信道传输特性测量与研究(一)——信道传输的一般特性[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6,(11)
.
|
[9] | 黄文焕,戚佳金,黄南天,李琰.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传输线参数测试与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8,(04)
.
|
[10] | 郭以贺,谢志远. 配电网载波通信信道的分析和建模[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