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姜贵璞. 大庆油田杏北开发区调整注采系统优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 2008 .
[2] 王立新. 葡萄花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 2009 .
[3] 宗伟. 萨北油田北三西剩余油分布及注采系统调整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 201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孟江. 水驱油藏剩余油微观分布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 条
[1] 梁秀丽. 对某区东部过渡带开发效果的认识[J]中国城市经济, 2011,(26) .
[2] 李道品,罗迪强. 低渗透油田的合理井网和注采原则──低渗透油田开发系列论文之二[J]断块油气田, 1994,(05) .
[3] 周学民,隋新光,刘端奇,王者芹. 喇、萨、杏油田注采系统调整的研究和探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1,(03) .
[4] 赵翰卿. 对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认识与建议[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03) .
[5] 许洪东,王淑红,史晓丽. 点状注水在窄小砂体油田上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04) .
[6] 林立,麻成斗,冷延明,杨艳玲. 高含水后期三次加密调整优化布井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01) .
[7] 石成方,程保庆. 大庆喇萨杏油田三次加密调整的实践与认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4,(05) .
[8] 王志军,刘秀航,董静,舒通燕,梁玉波,杜春娟. 高含水后期油田区块注采适应性定量评价方法及调整对策[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5,(06) .
[9] 万新德,方庆,林立,曾雪梅. 萨尔图油田北三东注采系统调整的实践与认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01) .
[10] 祖小京,冯长山,司淑荣,段立燕. 杏北开发区三次加密调整技术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