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姜云涛. 钢铁烧结余热回收过程蒸汽温度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2] 吴伟. 非共沸工质在水平套管内蒸发的传热窄点和最大传热温差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
[3] 力杰. 烧结余热竖罐式回收过程传热数值计算[D]东北大学, 2011 .
[4] 张鑫波. 基于改进型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 2006 .
[5] 覃勇付. 钢铁厂剩余煤气在CCPP上利用的配置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7 .
[6] 韦皓.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发电机PID励磁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 2007 .
[7] 李逊.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研究与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 2007 .
[8] 刘晓丹. 基于RBF模糊神经网络的船用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08 .
[9] 王晓娣. 液态钢渣气淬过程换热分析与计算[D]河北理工大学, 2009 .
[10] 谢东江. 环冷机冷却过程数值仿真与优化[D]中南大学, 20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修乃云. 全局系统能量集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0 .
[2] 陈许玲. 烧结过程状态集成优化控制指导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06 .
[3] 赵斌. 烧结余热能高效发电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4 条
[1] 赵林凤,陈又申,朱基木. 150MW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优化与实践[J]宝钢技术, 2008,(02) .
[2] Jik-chang Leong,Kai-wun Jin,Jia-shyan Shiau,Tzer-ming Jeng,Chang-hsien Tai. Effect of sinter layer porosity distribution on flow and temperature fields in a sinter cool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09,(03) .
[3] 王春波,魏建国,黄江城. 300MW高炉煤气与煤粉混燃锅炉热力特性及经济性分析[J]动力工程学报, 2012,(07) .
[4] 何张陈,宋纪元,侯宾才,杨宏宜,方明,王静. 烧结矿冷却余热发电系统主蒸汽参数的优化[J]发电设备, 2012,(01) .
[5] 胡长庆,师学峰,张玉柱,王子兵. 烧结余热回收发电关键技术[J]钢铁, 2011,(01) .
[6] 蔡九菊,董辉,杜涛,徐春柏,周节旺,林科. 烧结过程余热资源分级回收与梯级利用研究[J]钢铁, 2011,(04) .
[7] 董辉,赵勇,蔡九菊,周节旺,马光宇. 烧结-冷却系统的漏风问题[J]钢铁, 2012,(01) .
[8] 蔡九菊,孙文强. 中国钢铁工业的系统节能和科学用能[J]钢铁, 2012,(05) .
[9] 李振山,蔡宁生,尹建威. 整体高炉煤气联合循环(IBFGCC)发电系统性能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4,(02) .
[10] 洪慧,金红光,杨思. 低温太阳热能与化学链燃烧相结合控制CO_2分离动力系统[J]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6,(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毛虎军,张浩浩,董辉,蔡九菊. 日本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