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 王超. 小麦不同光合器官与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2] | 别晓敏. 果聚糖合成酶基因在烟草和小麦中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
[3] | 孙月剑. 草莓高频再生系统的建立及果聚糖果糖基转移酶基因转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6
.
|
[4] | 宋孝霞. 蔗糖果糖基转移酶基因SST1转入番茄的研究[D]西南大学, 2007
.
|
[5] | 申海兵. 小麦抗旱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 2007
.
|
[6] | 丁红梅. 黑曲霉内切菊粉酶生产菊芋低聚果糖工艺及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
|
[7] | 胡翠. 果糖基转移酶融合基因转化玉米胚乳中果聚糖的积累[D]四川农业大学, 2009
.
|
[8] | 李婷婷. 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小麦果聚糖合成代谢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12
.
|
[9] | 贺晋云. 中国西南地区极端干旱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D]西北师范大学, 2012
.
|
[10] | 赵平. 不同基因型小麦抗旱性差异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1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1 条
[1] | 何其义,邵庆勤,何克勤. 不同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构成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5)
.
|
[2] | 张小芸,何近刚,孙学辉,吴金霞. 转果聚糖合成关键酶基因多年生黑麦草的获得及抗旱性的提高[J]草业学报, 2011,(01)
.
|
[3] | 杜金友,陈晓阳,李伟,高琼. 林木抗旱的渗透调节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 2004,(06)
.
|
[4] | 毛多斌,王雪.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 2009,(04)
.
|
[5] | 任尚义. 干旱概念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1,(01)
.
|
[6] | 张景书. 干旱的定义及其逻辑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3,(03)
.
|
[7] | 姚玉璧,张存杰,邓振镛,董安祥,张秀云,魏锋,杨金虎. 气象、农业干旱指标综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01)
.
|
[8] | 赵建华,李浩霞,安巍,石志刚,王亚军,王华芳. 干旱胁迫对宁夏枸杞叶片蔗糖代谢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 2013,(05)
.
|
[9] | 杨晓红,陈晓阳. 果聚糖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及相应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华北农学报, 2006,(S1)
.
|
[10] | 王文静,潘一展.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灌浆期蔗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变化[J]华北农学报, 2008,(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