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7 条
[1] | 刘现刚. 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栓皮栎容器苗质量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2] | 范小宁. 油茶控制授粉家系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 2011
.
|
[3] | 魏爽. 辽东栎合子胚的离体培养[D]沈阳农业大学, 2011
.
|
[4] | 徐小林. 栓皮栎群体遗传结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3
.
|
[5] | 段宝利. 不同种源栓皮栎水分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对干旱胁迫适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
|
[6] | 周建云. 栓皮栎天然类型划分及其同工酶分析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
|
[7] | 何明. 刺槐无性系苗木对水肥耦合的生理生态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 2005
.
|
[8] | 赵甍. 蒙古栎幼苗对CO_2、温度与氮素协同作用的生理响应[D]东北林业大学, 2006
.
|
[9] | 王海艺. 水肥对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生长的耦合效应[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
|
[10] | 衣英华. 淹水对三峡库区几种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77 条
[1] | 王际振,刘亚琼,杨兵,王献.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 2008,(08)
.
|
[2] | 罗明. 栓皮栎直播造林[J]安徽林业, 2003,(04)
.
|
[3] | 郭利勇,周洲,郭豫光. 河南省栎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5)
.
|
[4] | 郭二辉,胡聃,田朝阳,胡颖,王从彦,于盈盈. 土壤氮素与水分对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6)
.
|
[5] | 谢会成,姜志林. 栓皮栎水分利用效率的动态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6)
.
|
[6] | 夏敏娟,徐素芬. 栓皮栎胚根短截育苗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 2006,(06)
.
|
[7] | 刘勇,黄承勇,江灶发. 容器苗质量调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07)
.
|
[8] | 李令,郑道爽. 栓皮栎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05)
.
|
[9] | 王虎,樊军锋,杨培华,刘永红,李慧. 油松二代种子园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J]北方园艺, 2012,(04)
.
|
[10] | 刘一樵,王良民,李懋学. 北京栎属8个种的核型分析[J]北京林学院学报, 1984,(04)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唐宇丹,张会金. 栎属植物引种初报[A]中国植物园[C], 20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