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杜以帅. 酶解海藻产物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菌群和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2] 钱圆. 刺参对不同溶氧水平和干露的生理生态学响应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
[3] 骆艺文. 刺参有益菌制剂的研制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
[4] 牛宇峰. 刺参养殖池塘异养菌数量变动及区系组成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
[5] 王浩竹. 细菌分子鉴定专家系统的初步建立[D]江南大学, 2009 .
[6] 王军. 两株益生菌的鉴定及其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中应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梁淼.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个体生长差异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2] 李继业. 养殖刺参免疫学特征与病害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7 .
[3] 安振华. 温度及其周期性波动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 2008 .
[4] 孟繁伊.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体腔液中调理素样分子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
[5] 裴素蕊.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个体生长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9 条
[1] 王浩竹,王正祥. 细菌分子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3) .
[2] 王永辉,李培兵,李天,金宏,南文考. 刺参的营养成分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0,(04) .
[3] 冯凡,蒋启欢,曾凯,范选娇,胡王,叶应旺,江河. 益生菌作用机制及筛选方法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 2011,(22) .
[4] 马细兰,张勇,周立斌,刘晓春,林浩然. 脊椎动物雌雄生长差异的研究进展[J]动物学杂志, 2009,(02) .
[5] 唐黎,王吉桥,许重,程骏驰. 不同发育期的幼体和不同规格刺参消化道中四种消化酶的活性[J]水产科学, 2007,(05) .
[6] 宋增福,吴天星. 鱼类肠道正常菌群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 2007,(08) .
[7] 王吉桥,唐黎,许重,程骏驰. 仿刺参消化道的组织学及其4种消化酶活力的周年变化[J]水产科学, 2007,(09) .
[8] 宋晶,李晓东,吴垠,刘胥. 不同光照、温度及不同规格海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测定[J]水产科学, 2010,(03) .
[9] 孙建明,刘亚杰,周遵春. 不同生长时期中国对虾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变化的研究[J]水产科学, 1995,(02) .
[10] 张峰. 棘皮动物体内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