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 条
[1] | 戴玉娇. 磷酸泰乐菌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药动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
[2] | 孔祥峰. 中药成分对细胞增殖、病毒感染和抗体生成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 2003
.
|
[3] | 杜光波. 淮安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规律调查和综合防治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5
.
|
[4] | 张冬波. 奶牛子宫内膜炎组织相关因子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6
.
|
[5] | 李喜鹤. 中药隐丹参酮对孕期高雄大鼠雄性子代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
.
|
[6] | 刘杰. 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的研制[D]河北医科大学, 2007
.
|
[7] | 邱刚. 纳米银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
|
[8] | 李亚明. 复方甲硝唑泡腾片的研制与药效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
|
[9] | 许微微. 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7
.
|
[10] | 崔玉梅.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新药红花生化散的临床前研究[D]吉林大学, 2008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3 条
[1] | 吴明楼,苏辉,方必春,朱满琪,刘士喜,姚智深.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 1996,(03)
.
|
[2] | 吴明楼,刘士喜,苏辉,姚智深,方必春,朱满琪,陆万俊,陈永生. 奶牛子宫内膜炎分泌物病原菌和病理学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3,(01)
.
|
[3] | 张彦明. 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与临床进展[J]黄牛杂志, 1998,(01)
.
|
[4] | 赵杨,陆茵,郑仕中,王爱云. 隐丹参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11)
.
|
[5] | 张来英,陈登天,田志军. “清宫液”治疗奶牛不孕症对比试验[J]草食家畜, 1998,(02)
.
|
[6] | 岳春旺,孙茂红,段刚,白升. 奶牛子宫内膜炎综述[J]中国草食动物, 2004,(02)
.
|
[7] | 刘谢荣,刘长松. 复方新斯的明配合“清宫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试验初报[J]中国草食动物, 2005,(04)
.
|
[8] | 杜光波. 淮安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规律和相关原因[J]当代畜牧, 2006,(09)
.
|
[9] | 陈建明,张仰眉,高申,钟延强,张雅铭. 维生素A前体脂质体的研制及其特性考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02)
.
|
[10] | 简子健,赵红琼,马素珍,白丽. 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学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 2007,(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