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 条
[1] 马玉全. 深圳市15岁以上常住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状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2] 赵遵阳. 高油玉米品种与成熟期的互作对青贮发酵品质和生长牛饲喂价值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3 .
[3] 陈红. 高产奶牛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脂肪效果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3 .
[4] 马玉霞. 保护性脂肪与苜蓿对热应激及低质粗饲料条件下奶牛的营养调控效果[D]河南农业大学, 2004 .
[5] 王丽芳. 奶牛日粮中添加整粒胡麻籽与棉籽对牛奶品质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
[6] 刘平. 苜草素对肉仔鸡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
[7] 赵改霞.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的研究进展[D]山东大学, 2005 .
[8] 李玉华. 农村居民膳食脂肪摄入及脂肪酸构成对血脂水平的影响[D]山东大学, 2005 .
[9] 许恒勇. 脂蛋白脂酶(LPL)在填饲鹅脂肪组织中的表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5 .
[10] 王程. 朗德鹅和溆浦鹅产肝性能与脂肪沉积规律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耿业业. 育成期蓝狐脂肪消化代谢规律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2] 金瑛. 我国居民膳食多样化与营养状况及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 .
[3] 王爱民. 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及脂肪代谢调节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4] 汪鲲.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蛋黄和组织中的富集规律及其对产蛋鸡脂类代谢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0 .
[5] 普永生. 当代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04 .
[6] 李翔. 糙米型饲粮对鹅鸭肥肝性能影响及朗德鹅肥肝脂肪沉积规律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5 .
[7] 蒋立. 填饲诱导鹅肥肝形成差异及调控肝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组装与分泌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5 .
[8] 王林枫. 我国奶业主产区奶牛生产效益与牛奶品质的调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
[9] 李萍. 不同脂肪酸类型对糖耐量正常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 2009 .
[10] 张春梅. 植物油及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甲烷生成和微生态的影响[D]浙江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29 条
[1] 宋曙辉,何洪巨,王文琪,武兴德. 运用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提取紫苏籽中油脂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6,(09) .
[2] 韩春春,王继文,魏守海.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结构与功能[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3) .
[3] 史高峰,韩学哲,陈学福,吕玲玉,吕秋楠. 微波辅助提取甘草渣中的总黄酮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2) .
[4] 马尧,庄云,张瑶. 超临界CO_2萃取紫苏油的工艺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3) .
[5] 王自社,张继,马君义,史睿. 脂肪酶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1,(07) .
[6] 胡宏,蔡晨,徐庆连,戚伟伟.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烧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J]安徽医学, 2010,(12) .
[7] 马宜明,李俊,金涌. 中医药关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安徽医药, 2002,(04) .
[8] 回瑞华,侯冬岩,李铁纯,李学成,刘晓媛,雷磊,国艳秋. 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的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
[9] 王瑜,洪龙,邵怀峰,温万,脱征军,李灵灵,郭帅. 奶牛全混合日粮添加过瘤胃脂肪饲养效果对比试验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 2009,(04) .
[10] 安伟,李贤,王馨,赵连成,武阳丰. 高血压与外周动脉疾病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6)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郑方国. 肥肝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A]中国禽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 2007 .
[2] 袁吉文,万青青. 20年间云南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及膳食结构的变迁[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居民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