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0 条
[1] 练雄. 上海滴水湖集水区土地利用动态及其对径流污染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
[2] 孙常磊. 西安城市雨水利用分区及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水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05 .
[3] 祁继英. 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研究[D]河海大学, 2005 .
[4] 王和意.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过程及管理措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5 .
[5] 张庆国. 降水入渗量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 2005 .
[6] 李海军. 北京城区水文地质条件分区及老城区雨洪利用示范工程研究[D]吉林大学, 2005 .
[7] 潘华.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特性及排污规律的研究[D]长安大学, 2005 .
[8] 李林林. 滨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雨水资源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6 .
[9] 张媛. 兰州市区地表径流污染初探[D]兰州大学, 2006 .
[10] 刘兰岚. 上海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及其水环境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吕永鹏. 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与系统调控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
[2] 王宝山.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输移规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
[3] 孙艳伟. 城市化和低影响发展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4] 刘家宝.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其处理效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6 条
[1] 彭继峰,汤利华,马凯. 人工湿地处理小流域地表径流污染工程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2] 陈炬锋,刘磊磊. 雨水水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7) .
[3] 毕华松,崔心红,陈国霞,蒯振桂,朱守芬,黄文振,李国义,魏凤巢. 上海临港新城滨海盐渍土壤年内盐水动态及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4) .
[4] 王书敏,于慧,张彬. 生物沟技术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1,(03) .
[5] 余瑞彰,李秀艳,孟飞琴,张慧,吕淑华. 模拟装置研究绿地系统在暴雨径流污染控制中的作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06) .
[6] 王雯雯,赵智杰,秦华鹏. 基于SWMM的低冲击开发模式水文效应模拟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7] 于萍. 瑞典Bo01住宅示范区对我国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启示[J]北京房地产, 2006,(03) .
[8] 李俊奇,曾新宇,何建平. 激励机制在环境管理中的运用[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5,(02) .
[9] 丁跃元. 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J]北京水利, 2002,(06) .
[10] 车伍,李俊奇,刘红,孟光辉. 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体系[J]北京水利, 20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