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3 条
[1] | 张璐璐. 碳关税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11
.
|
[2] | 曹江林. WTO框架下“碳关税”的合法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
|
[3] | 刘婷婷. 国际贸易中的PPM标准问题及我国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11
.
|
[4] | 过华爽. 论GATT一般例外的适用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 2011
.
|
[5] | 张静宜. 国际贸易中环境标志制度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 2011
.
|
[6] | 王涛.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应对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
[7] | 谢荷秀. 论我国环境标志制度的完善[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
|
[8] | 石健全. 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 2011
.
|
[9] | 廖凌波. 碳关税在WTO法律框架下的合法性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
|
[10] | 熊之才. WTO与环保有关的贸易条款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2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 王淼. WTO规则对低碳经济的约束与激励[D]吉林大学, 2011
.
|
[2] | 黄文旭. 国际法视野下的碳关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11
.
|
[3] | 边永民. 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协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
.
|
[4] | 李爱年. 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 2003
.
|
[5] | 朱永安. 环境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对绿色壁垒的一项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 2003
.
|
[6] | 刘长喜. 利益相关者、社会契约与企业社会责任[D]复旦大学, 2005
.
|
[7] | 张雪忠. TRIPS协定对药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及发展中国家的法律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 2007
.
|
[8] | 那力. 国际环境法的新理念与国际法的新发展[D]吉林大学, 2007
.
|
[9] | 山丽杰. 基于绿色壁垒制度框架下的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研究[D]江南大学, 2008
.
|
[10] | 路晓非. 政府绿色采购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8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8 条
[1] | 金秀琴. 对法律文化多元化的哲学反思——一种文化哲学的理路[J]北方论丛, 2004,(04)
.
|
[2] | 贾建华,宋文贤. 环境标志制度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
|
[3] | 杨祖彬. 我国商品包装法规综述[J]包装工程, 2005,(05)
.
|
[4] | 谢明辉,李丽,朱雪梅,黄泽春,孙体昌. 国内外包装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J]包装工程, 2009,(01)
.
|
[5] | 王冰迪,许彧青,李铁彬. 从芬兰包装业可回收系统谈绿色包装结构设计原则[J]包装工程, 2009,(07)
.
|
[6] | 马可,秦鹏. 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
|
[7] | 李布.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绩效与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03)
.
|
[8] | 崔欣. 对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的探讨[J]当代法学, 2003,(02)
.
|
[9] | 高晓露. 浅议PPMs在WTO框架内的法律地位[J]当代法学, 2003,(12)
.
|
[10] | 李寿平. WTO框架下的环境标志问题与我国环境标志制度的完善[J]当代法学, 2007,(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