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9 条
[1] 宋云鹏. 外源硅对NO_3~-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2] 毕文波. 不同栽培模式对春玉米群体生理特性、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D]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1 .
[3] 谢志明. 密度与磷肥对糜子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4 .
[4] 皇甫江云. 硅对红地球、矢富罗莎葡萄生理效应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 2004 .
[5] 翟立普. 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生物产量和养分吸收态势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6 .
[6] 包岩. 超高产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6 .
[7] 周传余. 不同结球甘蓝自交系氮效率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 2006 .
[8] 朱佳. 硅提高冬小麦抗寒性的生物学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6 .
[9] 张彩芳. 水杨酸和沙引发对糯玉米种子在盐逆境下发芽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 2007 .
[10] 汤玉香. 三种观赏竹种对汞胁迫的生理响应及硅和稀土的调控作用[D]南京林业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郝玉波. 砷对玉米—小麦的毒害作用及磷、硫缓解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2] 杜建雄. 硅对干旱胁迫下草坪草生长及抗旱性影响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3] 张智猛. 氮水互作对不同类型玉米产量品质形成生理特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02 .
[4] 刘鹏. 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籽粒品质形成机理及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5] 王启现. 夏玉米氮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及周年氮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6] 魏亚萍. 氮肥对夏玉米籽粒库容建成和充实的影响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7] 沈建辉. 氮肥运筹对专用小麦氮素营养和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 2003 .
[8] 田秋英. 根系形态在玉米高效获取氮素中的作用及其生理调节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9] 刘淑云. 不同施肥制度对夏玉米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山东农业大学, 2005 .
[10] 徐呈祥. 硅缓解金丝小枣盐胁迫的效应与机制[D]南京林业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70 条
[1] 刘毅志,张漱茗,李新政. 氮磷钾化肥对高产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1985,(02) .
[2] 王忠孝,王庆成,牛玉贞,杜成贵,高学曾,李登海,毛丽华. 夏玉米高产规律的研究——Ⅰ.高产玉米的生理指标[J]山东农业科学, 1988,(05) .
[3] 李登海,张永慧,翟延举,黄舜阶,徐庆章. 玉米株型在高产育种中的作用 Ⅰ.株型的增产作用[J]山东农业科学, 1992,(03) .
[4] 刘开昌,王庆成,张秀清,王春英,张海林. 玉米叶片生理特性对密度的反应与耐密性[J]山东农业科学, 2000,(01) .
[5] 刘开昌,王庆成,张秀清,王春英,李爱芹,张海松. 玉米光合性能与耐密性关系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1,(06) .
[6] 胡春梅,王秀峰. 不同抗冷剂叶面喷施对瓜尔豆幼苗耐寒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3,(05) .
[7] 郑延海,崔光泉,杨秀凤,张坤普,戴忠民. 高产夏玉米密度及氮磷肥用量优化模式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4,(05) .
[8] 倪大鹏,刘强,阴卫军,韩金龙,朱彦威,王同燕,阴才. 施钾时期和施钾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7,(04) .
[9] 王法宏,王旭清,刘素英,王晓理. 根系分布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1997,(04) .
[10] 张翠珍,邵长泉,孟凯,泉维洁,侯晓芳,邹强. 小麦吸硅特点及应用效果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9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