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5 条
[1] 余安. 花生粕中植酸的提取及纯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袁召. T7代“玉米稻”中玉米DNA的筛选及序列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 2010 .
[3] 张云月. 携带hrpZpsta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大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4] 王鹏. 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豆中的转化[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5] 刘翠. 转录因子GmPHR1和OsPHR2转化大豆及其转基因新材料创制[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6] 马玺. 植物植酸酶应用特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1 .
[7] 卢德赵. 水稻BADH和SAMDC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其耐盐性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
[8] 刘金华. 农杆菌介导大豆高效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2 .
[9] 刘大伟. 辽宁碱蓬甜菜碱和甜菜碱醛脱氢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2 .
[10] 台莲梅. 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毒素及其对大豆根部致病作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 条
[1] 郝金凤. 无载体无选择标记转基因耐贮藏甜瓜的培育[D]内蒙古大学, 2010 .
[2] 王萍. 大豆组织培养体系优化与双价抗虫基因遗传转化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2 .
[3] 李丰. 丝瓜籽和栝楼籽中的小分子核糖体失活蛋白(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3 .
[4] 刘振虎. 中国苜蓿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4 .
[5] 左豫虎. 大豆疫霉菌遗传特性及侵染过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
[6] 徐洪.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4 .
[7] 魏臻武. 苜蓿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及其种质资源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 2003 .
[8] 柴晓杰. 玉米淀粉分支酶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5 .
[9] 贾笑英.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高淀粉及抗病新品系[D]甘肃农业大学, 2006 .
[10] 吴畏. 无载体无标记玉米转化系统的建立及耐盐品系的选育[D]大连理工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76 条
[1]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 转基因番茄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10,(03) .
[2] 陈长青,白石,史磊,孙甲.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高产育种方向[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4) .
[3] 徐翠莲,胡文明. 核糖体失活蛋白及其抗病毒转基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 .
[4] 李孝刚,刘标,韩正敏,郑央萍. 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5) .
[5] 张文荟,沈微,饶志明,诸葛斌,方慧英,诸葛健. 来源于Thermomyces sp.的植酸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组成型表达[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2) .
[6] 李涛,蒋春志,赵青松,张孟臣. 大豆转基因方法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2) .
[7] 黄艳霞.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2) .
[8] 蔡晨秋,唐丽,龙春林.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11,(28) .
[9] 李兰芳,吴树勋,张魁,张杰. 不同生长期白羊草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1997,(03) .
[10] 刘香萍,李国良,迟文峰,崔国文,杜广明. 紫花苜蓿耐盐生理的初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