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 蔺新丽. 爆破震动作用下建筑结构动力响应研究及灾害控制[D]山东科技大学, 2010
.
|
[2] | 杨泽. 云南某露天矿东采区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0
.
|
[3] | 吴光玲. 黄麦岭露天矿台阶爆破合理超深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1
.
|
[4] | 范晓明. 多自由面逐孔起爆最优微差时间的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 2012
.
|
[5] | 王军. 乌龙泉矿降低粉矿率研究与块度图像处理[D]武汉科技大学, 2003
.
|
[6] | 于永江. 炮采提高块率的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4
.
|
[7] | 张冬茵. LS-DYNA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4
.
|
[8] | 李彬. 隧道开挖爆破地震波特性及其预测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04
.
|
[9] | 薛令光. 大安山煤矿提高块煤率技术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5
.
|
[10] | 黄志辉. 台阶爆破块度分布测定及其优化研究[D]华侨大学, 200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3 条
[1] | 伍建强,钱永久,贺丽. LS-DYNA在工程结构抗爆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5,(05)
.
|
[2] | 楼晓明,郑俊杰,马建军,蔡路军. 隧道微差爆破振动速度及应力场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8,(02)
.
|
[3] | 吴腾芳,王凯. 微差爆破技术研究现状[J]爆破, 1997,(01)
.
|
[4] | 毛静民. 延迟间隔对微差爆破震动效应的影响[J]爆破, 1997,(02)
.
|
[5] | 宗琦,王从平. 岩石松动爆破炮孔密集系数研究[J]爆破, 2001,(01)
.
|
[6] | 向文飞,舒大强. 条形药包爆破块度模型初探[J]爆破, 2002,(01)
.
|
[7] | 刘满堂,陈庆寿,李子富. 单质点弹性体系建筑结构的爆破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研究[J]爆破, 2005,(03)
.
|
[8] | 刘满堂,陈庆寿. 建筑结构对爆破地震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J]爆破, 2005,(04)
.
|
[9] | 郭学彬,张继春,刘泉,蒲传金. 微差爆破的波形叠加作用分析[J]爆破, 2006,(02)
.
|
[10] | 刘满堂,陈庆寿. 多质点弹性体系建筑结构的爆破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探讨[J]爆破, 2006,(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