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9 条
[1] | 高瑜泽. 黄瓜花叶病毒与番茄不孕病毒RNA重组机制的初步探讨[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2] | 陈小飞. 四种植原体病害的检测与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
[3] | 许文博. 石河子地区加工番茄病毒种类的ELISA检测及分子鉴定[D]石河子大学, 2009
.
|
[4] | 宋传生. 木本植物黄化类植原体的检测鉴定及苦楝丛枝植原体质粒的测定[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
[5] | 朱建裕. 实时荧光RT-PCR和杂交诱捕RT-PCR-ELISA检测李坏死环斑病毒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2
.
|
[6] | 陈虹. 黄瓜花叶病毒dsRNA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4
.
|
[7] | 苗慧. 我国叶螨体内感染的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 2005
.
|
[8] | 张爱君. 栎链蚧座壳孢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温室白粉虱致病力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5
.
|
[9] | 刘芳. 两种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分析以及辣椒轻斑驳的DIG标记点杂交检测[D]湖南农业大学, 2005
.
|
[10] | 庄启国. 四川竹丛枝病调查和斑竹丛枝病的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 廖晓兰. 几种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3
.
|
[2] | 李正跃. 云南烟田生态系统媒介害虫的生物学及其传毒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
[3] | 葛泉卿. 葡萄植原体黄化病及其检疫技术[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
[4] | 董鹏. 书虱体内共生菌Wolbachia与Cardinium的分子检测及对书虱生殖调控作用的研究[D]西南大学, 2007
.
|
[5] | 顾沛雯. 小麦蓝矮病植原体的鉴定及其免疫膜蛋白(Imp)基因分子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
|
[6] | 蔡红. 云南省植原体株系及其相关病害的多样性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 2007
.
|
[7] | 王亚南. 辣椒轻斑驳病毒的检测及其与烟草花叶病毒症状差异相关因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
|
[8] | 冀宪领.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病原及其响应蛋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8
.
|
[9] | 王欢. 蝶蛹金小蜂热激蛋白及其体内共生菌Wolbachia分子分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9
.
|
[10] | 张辉. 侵染我国番茄双生病毒种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D]浙江大学, 2009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42 条
[1] | 温孚江. 大麦黄矮病毒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1993,(01)
.
|
[2] | 董小军,路雪君,林文力,廖晓兰. 植原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15)
.
|
[3] | 田士林,李莉. 关中地区小麦黄矮病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9)
.
|
[4] | 马俊青,宋宏伟,翟小巧,卢绍辉,袁国军,梅象信. 叶片活性铁与杨树黄叶病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7)
.
|
[5] | 凌云,王辉,魏华,顾佳洁. PCR-DGGE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2)
.
|
[6] | 胡小华,张丽君,罗焕亮,张毅. 广州桑树矮缩病植原体secE基因序列分析与蛋白结构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 2011,(04)
.
|
[7] | 卓玛措. 泡桐丛枝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8,(11)
.
|
[8] | 李茂辉,郑雪宁,谢小博. 咸阳地区麦田杂草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20)
.
|
[9] | 成卓敏,周广和. 小麦黄矮病毒GPV株系的提纯及血清学研究[J]病毒学报, 1986,(03)
.
|
[10] | 陈京,胡伟贞,于嘉林,韩成贵.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蕃茄环斑病毒[J]病毒学报, 1996,(02)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淮稳霞,赵文霞,田国忠,张殿鹏,李永,李怀方,范在丰,周涛,冯小三,林晓安. 河南杨树黄叶症病因的初步诊断[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