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 条
[1] 张涛. 反流诱发Barrett’s食管、食管腺癌及其发展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意义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 2001 .
[2] 李勇军. 人体癌组织中微量元素水平及其形态的研究[D]四川大学, 2001 .
[3] 李辉. 食管鳞状细胞癌上皮型钙粘附素、β-链接素和p53蛋白表达与肿瘤进展及预后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 2002 .
[4] 张养梅.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物利用率及元素间关联的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02 .
[5] 黄海花. 硒化合物对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系作用的实验研究[D]汕头大学, 2003 .
[6] 彭仙娥. 福建省安溪县食管癌高发影响因素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 2003 .
[7] 王玉春. 癌症病人血液和组织中的几种微量元素的测定[D]河北大学, 2003 .
[8] 高丽荣.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中药中不同形态砷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 2003 .
[9] 冉江海. 水体中的有机物(腐植酸)对苯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4 .
[10] 乔凤霞. 农作物和中草药中痕量元素形态分布分析研究[D]河北大学, 200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王雯. 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并发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机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 2001 .
[2] 徐芳. 硒的化学形态与生物形态分析的新技术与新方法[D]复旦大学, 2003 .
[3] 金鹏康. 腐植酸混凝的化学成因、形态学特征及动力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
[4] 杜海英. 镉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
[5] 刘春明. 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8 .
[6] 耿建梅. 海南省稻田土壤硒的化学特征及水稻吸收累积硒的基因型差异与机理[D]海南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78 条
[1] 印木泉,毕洁. 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分析城市饮用水的致突性[J]癌变.畸变.突变, 1992,(04) .
[2] 江城梅,庄颖,赵红,王帮霞,田磊. 淮河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的遗传毒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 2000,(03) .
[3] 陈晓倩. 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上海给排水系统中的致突变情况[J]癌变.畸变.突变, 2000,(04) .
[4] 徐文. 硒的生物有效性及植物对硒的吸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23) .
[5] 何朝勇,王立为. 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综述[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2,(04) .
[6] 季川,李铭新,卢世江,李金兰. 真菌与致癌物亚硝胺形成的研究[J]癌症, 1986,(03) .
[7] 谢同欣,张振东,齐凤英,谭少波. 白色念珠菌致癌物的研究[J]癌症, 1987,(02) .
[8] 谢同欣,王凤荣,王俊灵,张振东. 白色念珠菌培养物诱癌实验研究[J]癌症, 1993,(02) .
[9] 郝学宁,郝嫱嫱,刘雪莲.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植物中的中微量元素含量[J]现代农业科技, 2011,(03) .
[10] 田磊,江城梅,周其宏,赵红,庄颖. 沿淮某市自来水有机提取物对小鼠诱变性的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0,(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董庆,郭华东,廖静娟,邵芸,王长林. 亚洲水稻的分布和RICESAT的需求[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