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8 条
[1] 刘军. 姜梨园铁矿F_1断层水文地质意义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10 .
[2] 于利涛.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州浅层地下淡水资源的脆弱性评价[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
[3] 杨宗杰. 博兴县南部区水源地地下水环境数值模拟[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4] 潭红兵. 格尔木河流域水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00 .
[5] 林国庆. 大沽河地下水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3 .
[6] 李翔. 关中盆地马兰黄土中三氮转化及相关微生物关系实验研究[D]长安大学, 2003 .
[7] 段磊. 黄河流域陕西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其解析[D]长安大学, 2004 .
[8] 韩锦萍. 包气带水分运移的数值分析[D]长安大学, 2005 .
[9] 曹德福. 鄂尔多斯盆地南区洛河组地下水演化水文地球化学模拟[D]长安大学, 2005 .
[10] 寇文杰. 格尔木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关系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 条
[1] 赵慧.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地球化学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 2009 .
[2] 姜桂华. 关中盆地地下水脆弱性研究[D]长安大学, 2002 .
[3] 孔金玲. 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 2004 .
[4] 董维红.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在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深层地下水~(14)C年龄校正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 2005 .
[5] 陈士才. 钱塘江水源水厂O_3/BAC深度处理工艺组合优化及其水质研究[D]同济大学, 2005 .
[6] 高瑞忠. 加速遗传算法和自适应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地下水系统计算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
[7] 桂和荣. 皖北矿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判别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5 .
[8] 王福刚. 同位素技术在黄河下游悬河段(河南段)水循环特征研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 2006 .
[9] 周立岱. 中低温地热系统形成机制及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5 .
[10] 张朝晖. 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的优化研究[D]东南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03 条
[1] 李峻,孙世群. BP神经网络在青弋江水质评价上的应用[J]安徽建筑, 2008,(03) .
[2] 何斐,李磊,徐炎华.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1) .
[3] 张应华,仵彦卿,丁建强,温小虎. 运用氧稳定同位素研究黑河中游盆地地下水与河水转化[J]冰川冻土, 2005,(01) .
[4] 宁海丽,朱琨. 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02) .
[5] 方红卫,孙世群,朱雨龙,肖中新,施帆君. 主成分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及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12) .
[6] 满开言. 用环境同位素氧18、氘、氚探讨地下水运动规律[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1994,(01) .
[7] 贾华,李凤娥.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分析[J]包钢科技, 2010,(01) .
[8] 佟伟,章铭陶. 西藏的地热活动特征及其对高原构造模式的控制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01) .
[9] 佟伟,朱梅湘,陈民扬. 西藏水热区硫同位素组成和深源热补给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02) .
[10] 鲍景新 ,陈衍景 ,张增杰 ,陈华勇 ,刘玉琳. 西天山阿希金矿浊沸石化与古地热成矿流体系统的初步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汪集旸,庞忠和,熊亮萍,汪缉安,江振扬,陈顺贵,庄庆祥. 漳州盆地水热系统的成因分析[A]第三次全国地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 1989 .
[2] 陈墨香,汪集旸,邓孝. 中国地热系统的类型[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4 .
[3] 吕苑苑,郑绵平,赵平,许荣华. 滇藏地热带地热水硼同位素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物源示踪[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