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4 条
[1] 陶俊. 油茶籽多糖分离纯化及降脂机理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2] 吴奕兆. 安吉白茶品牌建设与营销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
[3] 徐侃. 冷冻米饭生产工艺及其品质特性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 2011 .
[4] 陈刚. 茶多糖对代谢综合征大鼠糖脂代谢的干预作用及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 2011 .
[5] 王林戈. 绿茶茶多糖与茶多酚对胰岛细胞的协同保护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
[6] 章瑜. 膳食纤维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影响及机理研究[D]南昌大学, 2011 .
[7] 刘颖.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 2011 .
[8] 李晓娜. 油茶籽壳抗氧化组分的提取与分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
[9] 黄威. 油茶籽脱壳冷榨浸出粕提取茶籽多糖的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 2011 .
[10] 黄才欢. 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改性研究[D]暨南大学, 200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 条
[1] 孔凡利. 荔枝果肉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
[2] 龚吉军. 油茶粕多肽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
[3] 牛荣丽. 抗炎酶靶筛选模型的建立及海藻的活性成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2 .
[4] 倪德江. 乌龙茶多糖的形成特征、结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 2003 .
[5] 杨桂枝. 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的研究以及在筛选胰岛素增敏剂药物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 2003 .
[6] 陈海霞. 高活性茶多糖的一级结构表征、空间构象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2 .
[7] 张继. 沙蒿多糖结构及降血糖作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5 .
[8] 赵智慧. 枣水溶性多糖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6 .
[9] 刘颖. 南瓜多糖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6 .
[10] 王黎明. 具有降血糖活性的茶多糖组分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D]江南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28 条
[1] 王黎明. 植物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8,(23) .
[2] 蔡建秀,刘一鸣. 九节木果实红色素稳定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4) .
[3] 赵明敏,鲁红学,张长青,周炎炎,章松柏. 芦荟多糖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3) .
[4] 崔宏春,江和源,张建勇,袁新跃,刘晓辉,江用文. 影响茶多糖含量测定的干扰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8) .
[5] 惠更平. 大麦芽红提姜果醋生产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6) .
[6] 叶显峰,郑世雄,祖国掌,徐启龙,赵同德,谢士峰,李国峰. 油茶饼粕浸出液对淡水鱼·虾·螺的毒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24) .
[7] 蒋成砚,谢昆,薛春丽,李琼,张以芳. 普洱茶多糖抗疲劳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01) .
[8] 洪浩,王钦茂. 中药降血糖作用机制实验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1,(02) .
[9] 刘惠文. 柱前和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氨基酸方法进展与评述[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1995,(02) .
[10] 卢金珍,孙金龙,任俊,熊汉国. 绿茶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2,(07)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龙少华,李晓丹,段德麟,郭云良. 海带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和胰淀素水平的影响[A]2012全国天然药物和中药毒理、药理学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
[2] 施用晖,乐国伟,王兰芳,李石营,孙进. 日粮外源核苷酸对试验动物生长与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
[3] 岳隆耀,谯仕彦. 母猪怀孕后期日粮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繁殖性能的影响[A]2009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