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代立强. 注水导致套管损坏机理及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003 .
[2] 项宝卫. 结构优化中的模拟退火算法研究和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 2004 .
[3] 张力岩. 数字矿山中三维地质模拟与体视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4 .
[4] 黄梦宏. 岩石损伤演化模型和损伤临界值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 2003 .
[5] 钱烨. 基于分形理论的节理岩体爆破块度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5 .
[6] 范卫锋. 分形理论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 2005 .
[7] 李斌汉. 广州地铁工程复合式盾构施工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 2006 .
[8] 陆冰洋. 岩石类材料损伤演化的分形几何行为特征及其分形机理研究[D]贵州大学, 2007 .
[9] 曾庆田. 复杂多金属矿床可视化模拟及其三维采矿设计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
[10] 代碧波. 矿床开采环境数字化评价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题正义. 爆堆块度分布的自动与分形测试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2 .
[2] 陈会军. 泥岩的本构方程及油水井套管剪切破坏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2 .
[3] 邓虎. 裂缝性泥页岩的水化稳定性研究及其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 2004 .
[4] 郑贵. 井壁稳定问题的断裂损伤力学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
[5] 王贵宾. 岩体节理三维模拟及渗透张量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6 .
[6] 吴诗勇. 高压注采条件下岩石流变效应及最优注采平衡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7 .
[7] 王利. 岩石弹塑性损伤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 2006 .
[8] 梅涛. 岩体节理三维网络模拟优化及在甘肃北山芨芨槽岩块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8 .
[9] 丁万涛. 随机裂隙对节理岩体稳定性影响研究及其在海底隧道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3 条
[1] 邹雪芹,何功卓. 岩体可崩性灰色评价模型[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 1992,(04) .
[2] Netra Gurung,Yushiro Iwao,石中平,丁济新. 泰国Lam Ta Khong隧洞的变形及工程地质测试[J]地下空间, 2000,(04) .
[3] 邢继红. 鞍钢厂区三维可视化设计与应用[J]北京测绘, 2006,(03) .
[4] 张世雄,童光煦. 阶段自然崩落法的几个岩体力学问题[J]北京钢铁学院学报, 1987,(S2) .
[5] 李翠平,李仲学,胡乃联. 矿床体视化的一种空间规则体数据生成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2,(06) .
[6] 王林. 裂隙矿岩破碎块度的研究[J]爆破器材, 1997,(02) .
[7] 袁绍国,王震. 节理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分析[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1998,(04) .
[8] 闵凯,刘斌,温广. 导热系数测量方法与应用分析[J]保鲜与加工, 2005,(06) .
[9] 贺红亮. 冲击载荷下岩石的损伤特性分析[J]爆炸与冲击, 1995,(03) .
[10] 王国欣,王旭东,肖树芳. 广义RQD在岩体各向异性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