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 条
[1] | 吴学贵. LPS刺激点带石斑鱼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差异性分析[D]海南大学, 2011
.
|
[2] | 宋传生. 木本植物黄化类植原体的检测鉴定及苦楝丛枝植原体质粒的测定[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
|
[3] | 葛东华. 苏云金芽胞杆菌MB-15菌株特性及其可湿性粉剂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
[4] | 刘峰. 花椒枯穗病病原鉴定及其与菊花褐斑病内生生防菌的筛选[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
[5] | 韩党悦. 枣缩果病初侵染病原及防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
[6] | 周绪宝. 冬枣采后黑腐病病害及防治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3
.
|
[7] | 杨雷. 酸枣种质资源果实营养成份分析及种质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 2004
.
|
[8] | 王红梅. 台湾青枣组培快繁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4
.
|
[9] | 卓凤萍. 贡嘎蝠蛾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D]重庆大学, 2005
.
|
[10] | 况红玲. 中国部分枣产区枣主要果实病害的病原及药剂筛选[D]北京林业大学, 2007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4 条
[1] | 杜竹静. 枣树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1,(06)
.
|
[2] | 金宇良. PCR技术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 2012,(10)
.
|
[3] | 束庆龙,刘世骐. 安徽枣树病害调查研究初报[J]安徽农学院学报, 1990,(01)
.
|
[4] | 李萍,陈艳芬,高智谋. 安徽省辣椒疫霉菌株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2)
.
|
[5] | 闫振华. 枣轮纹烂果病的发生及防治[J]北方果树, 1997,(02)
.
|
[6] | 杨自民,姚忍让,王月丽,杨晓娟. 枣缩果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讨[J]北方果树, 2002,(04)
.
|
[7] | 向少能,陈琳,何晓丽,陈章宝. 水体微生物多样性PCR-DGGE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7)
.
|
[8] | 孙文秀,张修国. 不同地区辣椒疫霉致病力分化及其DNA多态性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 2008,(03)
.
|
[9] | 康绍兰,邸垫平,李兴红,彭士琪,毛永民,周俊义. 枣铁皮病病原鉴定[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7,(01)
.
|
[10] | 王庆雷,刘春琴,张立震,康绍兰,孙玉英,张贵才,张平.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侵染循环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