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熊满辉. 马铃薯甲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硫丹的抗性及其机理[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
[2] 赵兴华. 褐飞虱对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抗性风险评估及交互抗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
[3] 甯佐苹. 褐飞虱抗药性监测、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评估及生化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4] 戴德江. 褐飞虱对吡虫啉和噻嗪酮抗性风险、早期抗性检测及治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3 .
[5] 林友伟. 两种水稻飞虱对吡虫啉和噻嗪酮的抗性及治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4 .
[6] 李应金. 烟草农药复配剂筛选与应用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7] 唐建锋. 贵州稻飞虱抗药性研究[D]贵州大学, 2006 .
[8] 刘卓荣. 大螟天然庇护所及人工饲料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
[9] 马崇勇. 灰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及对氟虫腈抗性风险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10] 李淑勇. 白背飞虱对七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及对吡虫啉的抗性风险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庄永林. 褐飞虱对噻嗪酮及吡虫啉的抗药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0 .
[2] 吕仲贤. 氮肥对褐飞虱的生态适应性及其与水稻和天敌关系的影响[D]浙江大学, 2003 .
[3] 刘泽文. 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4 .
[4] 高保立. 灰飞虱抗药性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8 .
[5] 何月平.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治理与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筛选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5 条
[1] 张继余,宋朝玉,朱丕生,李祥云,李振清,王圣健,高峻岭.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3) .
[2] 吴彩玲,徐劲峰,黄蔚兰. 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发生危害差异分析及监测治理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6,(05) .
[3] 惠祥海,孔德生,孙明海,赵艳丽. 邹城市2008年灰飞虱大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8) .
[4] 田学志,高保宗,石家胜,尤子平,谭福杰. 安庆地区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1991,(01) .
[5] 祝春强,刘明熙,韦永保,杜桂丽. 锐劲特和三唑磷混用防治单季稻主要害虫的效果与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1) .
[6] 刘泽文,董钊,王荫长,韩召军,田学志. 安庆地区褐飞虱、白背飞虱抗药性监测[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4) .
[7] 李伟,郭慧芳,方继朝,王荣富. 灰飞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8) .
[8] 奚本贵,秦吉洋,张桥,吴永方,王德江,赵阳,吴庭友,李梅. 大发生年份不同药剂防治褐飞虱的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3) .
[9] 徐亚玲,李文楚. 昆虫酚氧化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7) .
[10] 董习华,丁士银,田学志,石家胜,高保宗,王荫长. 安庆地区水稻褐飞虱抗药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199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