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1 条
[1] | 张森琦,刁玉杰,程旭学,张晓娟,张杨,郑宝峰,赵学亮.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逃逸通道及环境监测研究[J]冰川冻土, 2010,(06)
.
|
[2] | 方伟东,亢新刚,赵浩彦,黄新峰,龚直文,高延,冯启祥. 长白山地区不同林型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04)
.
|
[3] | 王福刚,廖资生. 应用D、~(18)O同位素峰值位移法求解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02)
.
|
[4] | 聂振龙,连英立,段宝谦,申建梅,王金哲,严明疆. 利用包气带环境示踪剂评估张掖盆地降水入渗速率[J]地球学报, 2011,(01)
.
|
[5] | 鲁荣安. 地中渗透仪测定的降雨入渗值研究[J]地下水, 1985,(02)
.
|
[6] | 陈建峰. 浅析包气带土壤水变化特征[J]地下水, 2009,(01)
.
|
[7] | 郭晓东,田辉,张梅桂,朱威,崔健. 我国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应用进展[J]地下水, 2010,(04)
.
|
[8] | 周旻,靳孟贵,魏秀琴,朱中道. 利用地中渗透仪观测资料进行降雨入渗补给规律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 2002,(01)
.
|
[9] | 齐登红. 系统响应分析在降水入渗补给计算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 2006,(06)
.
|
[10] | 陈植华,徐恒力. 确定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入渗补给量的新方法——氯离子示踪法[J]地质科技情报, 1996,(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