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 韩瑞霞. 基于酶生物传感器检测植物多酚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2] | 王海伟. 遮光与赤霉素处理对有色小麦籽粒色素积累与相关酶活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3] | 郑菲. 橡实壳多酚分离纯化、抗氧化及抑菌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
|
[4] | 刘艳阳. 不同播期对小麦安全优质高产特性的影响[D]扬州大学, 2003
.
|
[5] | 张文静. 播种密度与氮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04
.
|
[6] | 宋伟. 外源DNA导入小麦粒色变异后代的特性分析和验证[D]山东农业大学, 2004
.
|
[7] | 孙建霞. 苹果多酚的提取分离及其主要功能活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5
.
|
[8] | 慕军鹏. 不同播期对春小麦品质性状及其贮藏蛋白合成和积累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 2005
.
|
[9] | 杨丽珍. 高土壤有机质条件下氮肥对强筋小麦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
|
[10] | 李杨昕. 玫瑰香葡萄酚类物质动态变化及抗氧化活性[D]山东农业大学, 2007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2 条
[1] | 单保山. 小麦不同品种灌浆特性的比较[J]山东农业科学, 1987,(02)
.
|
[2] | 王东,于振文,贾效成. 播期对优质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4,(02)
.
|
[3] | 唐进,吉剑,李桂云,吴中华,方万英,张仁志. 2007~2008年小麦不同播期播量对产量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8)
.
|
[4] | 顾克军,杨四军,张恒敢,李德民. 小麦品质影响因素分析及专用小麦优质栽培途径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1,(06)
.
|
[5] | 范金萍,吕国锋,张伯桥,高德荣,吴立松,陆成彬,吴宏亚,张勇,程顺和. 播期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3,(01)
.
|
[6] | 郜俊红,廖祥政,廖先静,雷体文. 灌水对强筋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3,(02)
.
|
[7] | 汪建来,孔令聪,汪芝寿,曹承富,甘斌杰,王瑞,赵斌,赵竹. 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3,(06)
.
|
[8] | 关立,韩勇,李晓亮,庞铁栓,侯军红,郭鹏飞. 植物生长调节剂丰优素对小麦产量因素及容重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2)
.
|
[9] | 裴自友,温辉芹,任永康,王晋. 蓝·紫粒小麦新品种(系)籽粒色素研究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9)
.
|
[10] | 谢家琪,李金才,魏凤珍.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