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夏春凤. 水利枢纽施工干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研究[D]河海大学, 2006 .
[2] 李延孝. 莱芜市莱城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监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7 .
[3] 肖宏宇. 三峡库区几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氮平衡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 2007 .
[4] 王埃平. 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07 .
[5] 王奉英. 淮河流域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8 .
[6] 李琰.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团聚体分形特征和肥力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
[7] 徐敬华. 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恢复对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8] 林正雨. 川中丘陵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8 .
[9] 杨海燕. 淮南田集采煤沉陷地生态环境修复模式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 2009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任宪友. 两湖平原湿地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生态恢复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 2004 .
[2] 张永涛. 黄前流域不同配置经济林防护林水源涵养功能与价值评估[D]山东农业大学, 2005 .
[3] 胡晓静. 基于MMS的三峡库区森林流域暴雨水文过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7 .
[4] 王鹏程.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 .
[5] 漆良华. 武陵山区小流域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生态学特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 .
[6] 孙钰霞. 重庆市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D]西南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2 条
[1] 李艳茹,梁运江,许广波,安金花. 分形理论及其在土壤物理学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6,(20) .
[2] 刘雪梅. 土壤粒径分布的多重分形描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4) .
[3] 赵来,吕成文. 皖南地区水稻土的分形特征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
[4] 刘敏超,李迪强,温琰茂,栾晓峰.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分析及其价值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03) .
[5] 宋玉民,张建锋,邢尚军,郗金标.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植被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3,(06) .
[6] 程先富,史学正,王洪杰. 红壤丘陵区耕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J]地理科学, 2003,(05) .
[7] 孔祥斌,张凤荣,王茹,徐艳.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J]地理研究, 2005,(02) .
[8] 贾晓红,李新荣,李元寿. 干旱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特征[J]地理研究, 2007,(03) .
[9] 刘松玉,张继文. 土中孔隙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1997,(03) .
[10] 罗传秀,潘安定,夏丽华. 鼎湖山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保护对策[J]防护林科技, 20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