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蒙肖虹. 普洱茶快速发酵工艺及品质监测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9 .
[2] 张文明. 普洱茶高温发酵过程中高温菌的初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9 .
[3] 曹艳妮. 不同储存时间普洱茶的理化分析和抗氧化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4] 唐洁. 清香型小曲酒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12 .
[5] 周树红. 成品普洱茶陈化机理及提质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 2001 .
[6] 李连喜. 不同制法普洱茶茶褐素及其在贮存中变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 2005 .
[7] 章戴荣. 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猪粪堆肥微生物群落动态[D]四川农业大学, 2007 .
[8] 刘巧林. 液态发酵茶工艺参数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7 .
[9] 廖东兴. 渥堆中几种微生物及酶与普洱茶品质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
[10] 吴桢. 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D]西南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79 条
[1] 吴利,余育和,冯伟松. PCR-DGGE技术在环境微型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
[2] 吕永康,黄丽萍,彭绿春. 普洱茶综论[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3) .
[3] 杨洪元. 六堡茶人工接种发酵工艺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13) .
[4] 何金柱,杨普,袁自春. 温度·时间·pH值对红茶有效成分浸提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3) .
[5] 董基. 从茶叶中提取茶色素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3) .
[6] 付蕾,陈立贵,袁新强,王忠.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9) .
[7] 黄振兴,赵明星,阮文权,严群. 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对其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8) .
[8] 吴警,刘春莹,郭久宁,杨刚,鱼红闪,金凤燮. 绿茶和发酵茶的茶多酚组成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 2011,(09) .
[9] 温志杰,石荣强,何勇强,吴平,盘宝进,梁斯雅. 六堡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变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02) .
[10] 董坤,熊辛宇,蓝增全.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类群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09,(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胥伟,齐桂年,刘晓,夏建冰,徐甜,陈应娟,齐兰兰,杨娟,陈盛相,李建华. 四川康砖茶渥堆过程中真菌种群的ITS-PCR方法鉴定[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