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5 条
[1] | 尚佑芬,罗瑞梧,杨崇良,赵玖华. 影响大豆花叶病毒种子传毒有关因素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89,(05)
.
|
[2] | 刘凤洲,郭凌云,王秋玲,刘艳,张桂花,谷传彦,马效红,庄洪锋. 灰色局势决策方法综合评价小麦新品种[J]安徽农业科学, 2002,(02)
.
|
[3] | 产祝龙,丁克坚,檀根甲,陈琪,朱圣杰,苏贤岩. 水稻恶苗病菌对不同抗性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3,(01)
.
|
[4] | 钟丽娟,赵秀香,贾玉才,宋影,吴元华. 烟草感染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后内源激素的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5)
.
|
[5] | 段莹,许卫平,崔向华,许巧,康建民,王贞. 灰色局势决策法多因素综合评价芝麻区试品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3)
.
|
[6] | 姜永平,吴春芳,刘水东.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鲜食大豆区试结果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08,(19)
.
|
[7] | 廖林,王金陵,吴忠璞,高凤兰. 大豆花叶病(SMV)症状与大豆品种、病毒毒株及环境条件关系的研究[J]大豆科学, 1990,(02)
.
|
[8] | 刘丽君,吴俊江,高明杰,李文华. SMV侵染对大豆内源激素平衡的影响[J]大豆科学, 2000,(04)
.
|
[9] | 吴俊江,刘丽君,高明杰,夏凯,王德刚,郭强.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系)接种灰斑病1、7号生理小种后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J]大豆科学, 2001,(01)
.
|
[10] | 智海剑,盖钧镒. 大豆对SMV数量抗性的育种[J]大豆科学, 2004,(01)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