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汤富蓉. 紫色甘薯全粉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D]西华大学, 2011 .
[2] 丁媛媛. 甘薯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3] 康文宇. 马铃薯颗粒全粉加工中细胞抗破损机理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2 .
[4] 王荣梅. 低温气流膨化枸杞子的研制及其品质测定[D]山东农业大学, 2004 .
[5] 朱兰兰. 气流膨化马铃薯脆片的研制及其安全性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 2005 .
[6] 马立霞. 苹果片低温高压膨化干燥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
[7] 何伟忠. 甘薯颗粒全粉的加工工艺、品质评价体系及其相关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07 .
[8] 杨妍. 马铃薯泥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07 .
[9] 王春艳. 甘薯氧化交联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9 条
[1] 邹玉真. 甘薯壮苗的增产效果及培育壮苗的措施[J]山东农业科学, 1979,(02) .
[2] 王荫墀,胡兆盛. 甘薯需肥特性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1981,(01) .
[3] 张海燕,王庆美,张立明,李爱贤,侯夫云,董顺旭. 紫甘薯系列保健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开发[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5) .
[4] 钟丽娟,赵新海,张庆华,徐冲. 甘薯软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抑菌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7) .
[5] 王锋,王汝娟,陈晓光,史春余. 不同类型钾肥对甘薯钾素积累和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9,(10) .
[6] 邱瑞镰,林长平,胡建勋,刘小平. 我国甘薯综合加工利用及其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 1989,(04) .
[7] 谭西贵. 我国甘薯生产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1) .
[8] 庄义庆,罗明,束汉良,杨金龙,何东兵,张培寅,邬芳扬. 镇江市甘薯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9) .
[9] 刘伟明. 对甘薯产业化开发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05,(11) .
[10] 王友升,董银卯,宋彦,黑维俭. 甘薯叶中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的提取·保存与定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