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 条
[1] 刘云. 油茶枯饼的混合溶剂浸提及固态发酵技术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1 .
[2] 吴建芬. 茶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3] 宋春和. 乌龙茶加工过程多糖的变化及免疫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4 .
[4] 丁仁凤. 茶叶及其有效成分对糖尿病的影响[D]浙江大学, 2005 .
[5] 刘文生. 党参多糖、皂甙提取及对小鼠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 2004 .
[6] 曹莉. 葛根素对实验性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05 .
[7] 张志英. 山茶油抗氧化防辐射活性成分及其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
[8] 李雷. 茶叶多糖食品功能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6 .
[9] 王晓炜. 大球盖菇营养成分分析、多糖提取分离及抗氧化作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
[10] 茹琴. 玉米幼芽提取物对小鼠急性四氯化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聂永心. 黄伞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2] 倪德江. 乌龙茶多糖的形成特征、结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 2003 .
[3] 陈海霞. 高活性茶多糖的一级结构表征、空间构象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2 .
[4] 石明旺. 油茶种子EST文库构建及油脂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分离鉴定[D]中南林学院, 2004 .
[5] 王黎明. 具有降血糖活性的茶多糖组分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D]江南大学, 2006 .
[6] 孙培龙. 姬松茸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 2007 .
[7] 丁红秀. 毛竹叶多糖构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南昌大学, 2007 .
[8] 揭国良. 普洱茶抗氧化作用及减肥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8 .
[9] 朱晓波. MIP-1α/CCR5生物轴在幼鼠癫痫发生中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02 条
[1] 叶新民,方德国,鲍智鸿. 茶油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1,(06) .
[2] 陈睿. 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5) .
[3] 刘锐. 多糖类物质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9) .
[4] 王伟华,韩占江,陈晓静. 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 2006,(06) .
[5] 郭雪峰,岳永德.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6) .
[6] 赵旭,顾亚萍,钱和. 茶树花冰茶的研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
[7] 蒋玲艳,王林果,欧熳熳. 茶油抑菌效果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4) .
[8] 储君,王海鸥. 乙醇沉淀法提取柚皮果胶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8) .
[9] 崔宏春,江和源,张建勇,寇小红,袁新跃,刘晓辉,高晴晴,江用文. 茶多糖的结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1) .
[10] 崔宏春,江和源,张建勇,袁新跃,刘晓辉,江用文. 影响茶多糖含量测定的干扰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