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苏胜齐. 环境对菹草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及菹草对富营养化水净化能力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1 .
[2] 陈灿. 退化水体水生植被恢复途径及机理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 2004 .
[3] 陈清锦. 沉水植物对污染水体的水质改善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 2005 .
[4] 谭雪梅. 伊乐藻修复水生态系统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 2005 .
[5] 黎慧娟. 富营养水体中光照、营养及浮游植物对沉水植物生长和生理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6 .
[6] 王莹莹. 有双重植被河道水流特性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 2007 .
[7] 马婷. 水体营养盐对菹草生长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
[8] 范媛媛. 富营养水体中氮、磷对沉水植物生长和生理影响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
[9] 潘国权. 水下光质对菹草和苦草生长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 2008 .
[10] 温腾. 泥沙型浑浊水体中浊度对苦草和黑藻生长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袁琳. 大型沉水植物遥感监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
[2] 厉恩华. 大型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营养循环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 2006 .
[3] 米玮洁. 不同湖泊沉积物营养特征与沉水植物菹草生长的应答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8 .
[4] 杨红军. 五里湖湖滨带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基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10 条
[1] 沈显生,胡颖. 沉水植物苦草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06) .
[2] 南芝润,范月仙. 植物过氧化氢酶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8,(05) .
[3] 刘从玉,刘平平,刘正文,陈清,柴夏. 沉水植物在生态修复和水质改善中的作用——以惠州南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构建(中试)工程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
[4] 李传红,谢贻发,刘正文. 鱼类对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及其富营养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9) .
[5] 熊集兵. 较低温度下槐叶萍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9) .
[6] 林春风,曹国军,武鹏,张鹰,王聪宇. 四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0) .
[7] 乔建荣,任久长,陈艳卿,宋福. 常见沉水植物对草海水体总磷去除速率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06) .
[8] 刘淑媛,任久长,由文辉. 利用人工基质无土栽培经济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4) .
[9] 叶琳,王春华,任淑萍. 烹调油烟对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2001,(05) .
[10] 郑洪秀,于玲红,李玉梅,薛爱娣. 取代苯酚、苯胺类化合物对黄河水中藻类的急性毒性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2008,(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陈灏,张木兰,高爽,郅海威. 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不同氮源对苦草初期生长的影响[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