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黄倩. 升丹制剂外用急性毒性及皮肤刺激性实验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2] 罗猛. 长春碱高效提取纯化的工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4 .
[3] 丁亚芳. 长春花总碱的开发及脱水长春碱合成新工艺[D]大连理工大学, 2005 .
[4] 万发里. 骨髓靶向性全反式维甲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的研究[D]山东大学, 2005 .
[5] 周静. 骨髓靶向阿糖胞苷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研究[D]四川大学, 2004 .
[6] 李明.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 2005 .
[7] 徐巍. 肝靶向性大蒜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研究[D]山东大学, 2006 .
[8] 于琨瑛. 以纳米粒子为佐剂的屋尘螨疫苗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 2006 .
[9] 孙远召. 阿霉素纳米粒对G422颅内移植小鼠的化疗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 2006 .
[10] 杜益群. As_2O_3/Fe_3O_4复合纳米粒的制备与生物相容性评价及其热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研究[D]东南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孙颖. PBCA纳米粒载体介导的肝癌HSV-TK/GCV基因治疗的体外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 2004 .
[2] 侯锐. 生长因子及其不同缓释系统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 2004 .
[3] 高虹. 磁性纳米高分子聚合物在肿瘤靶向化疗中的初步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 2004 .
[4] 蒋新宇. 抗癌药物纳米粒载体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 2005 .
[5] 孙望强. 大分子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
[6] 杨治荣. TNF-alpha反义寡核苷酸纳米粒子治疗重型颅脑伤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 2006 .
[7] 宋坤. 光敏剂—纳米粒载体系统在卵巢癌光动力学治疗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 2006 .
[8] 杨勇. 注射用蟾酥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 .
[9] 刘海. 纳米脂质体包裹P53治疗鼻咽癌的研究[D]四川大学, 2006 .
[10] 尹永生. 活性氧对肾细胞癌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双相调节作用[D]兰州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4 条
[1] 刁磊,梅俏,许建明. 不同NSAIDs肠病模型中肠黏膜通透性的比较研究[J]安徽医药, 2011,(10) .
[2] 金武龙,周梁,郭慧玲,田洁. 纳米微粒靶向治疗兔舌癌的实验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 2008,(04) .
[3] 陈建明,张仰眉,高申,钟延强,张雅铭. 维生素A前体脂质体的研制及其特性考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02) .
[4] 徐楠,邹豪,范国荣,温海,陈江汉. 两性霉素B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及小鼠体内分布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7,(03) .
[5] 林梅,王子妤,张东生. As_2S_3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治疗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
[6] 徐越,柯以铨,杨西晓,阎玺庆,王建奇,黄乐松. 界面聚合法制备反义核酸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研究及稳定性考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8,(14) .
[7] 任非,陈建海,陈志良,许军. MM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的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16) .
[8] 黄乐松,王春霞,陈志良,万佳,阎玺庆,段刚. 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11) .
[9] 陈如大,任非,李国锋,刘思佳. 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制备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04) .
[10] 申东兰,农巧红,陈晓秋. 长春碱类药物外渗性皮肤坏死的治疗探讨和文献复习[J]中国肺癌杂志, 2003,(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刘福和,金桂,王斌艳,魏颖慧,李范珠. 吐温-80包裹的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脑内递送的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