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卓国平. 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研究和原理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 2003 .
[2] 刘清松. 挤压性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4 .
[3] 马涛.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及其对邻近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 2005 .
[4] 贾明辉. 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与控制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 2007 .
[5] 冯再勇. 小波神经网络与BP网络的比较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 2007 .
[6] 卜翠松. 晴隆隧道口滑坡体稳定性分析与监测预报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
[7] 宗长龙. 城市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影响研究[D]广州大学, 2007 .
[8] 刘枫. 隧洞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的数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 2007 .
[9] 董永. 公路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分析[D]同济大学, 2008 .
[10] 王婷. 不良地质条件下大跨度隧道洞口施工关键技术[D]北京交通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吴波. 复杂条件下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3 .
[2] 张海波. 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 2005 .
[3] 姜云. 公路隧道围岩大变形的预测预报与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4 .
[4] 徐佩华.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锦屏一级水电站枢纽区高边坡稳定性分区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
[5] 施成华. 城市隧道施工地层变形时空统一预测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
[6] 杜彬. 地铁车站浅埋暗挖法施工对邻近桩基的影响及控制措施[D]北京交通大学, 2007 .
[7] 黄书岭. 高应力下脆性岩石的力学模型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8 .
[8] 马可栓. 盾构施工引起地基移动与近邻建筑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8 .
[9] 刘滨. 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岩爆孕育发生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9 .
[10] 黄先伍. 巷道围岩应力场及变形时效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05 条
[1] 姜德义,任松,刘新荣,蒋再文. 隧道拱顶下沉时序遗传算法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6,(04) .
[2] 范建海,张涛,郭刚,王元汉. 李师关隧道洞口滑坡发生机理与防治措施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6,(S2) .
[3] 董永,张子新. 强度折减法进行公路隧道边仰坡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S1) .
[4] 向安田,朱合华,丁文其,贾明辉. 偏压连拱隧道洞口仰坡失稳机制的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8,(01) .
[5] 姜德义,李光扬,谢世平,蒋再文. 基于神经网络法预测重庆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8,(01) .
[6] 丁泰山,刘建民. 超挖对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8,(03) .
[7] 陶连金,唐四海,金亮. 隧道上穿既有车站结构的变形预测及安全评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8,(03) .
[8] 王桂平,朱苦竹.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水工隧洞病害诊断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01) .
[9] 张研,苏国韶,燕柳斌. 基于高斯过程机器学习的岩爆等级识别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02) .
[10] 陈祥,祁小博,蔡新滨,沈宇鹏. 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在岩爆判别中的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9,(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熊孝波,桂国庆,郑明新,许建聪,王宝军,赵其华,靖洪文,马淑芝. 基于可拓方法的深埋长大隧道岩爆预测研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