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 张富凯. 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
|
[2] | 邓娜. 洮河流域汛期日径流与含沙量过程预报[D]西安理工大学, 2004
.
|
[3] | 梁君. 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预测模式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 2004
.
|
[4] | 孙秀美. 基于GIS的山东沂沭泗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评价及区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5
.
|
[5] | 刘玲. 基于粒子群BP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研究[D]河海大学, 2006
.
|
[6] | 李庆勇. 甘宁青三省分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 2006
.
|
[7] | 朱玲. 基于小波分析的BP神经网络在西湖富营养化趋势预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 2007
.
|
[8] | 冯晓多. 宁夏地区明代城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7
.
|
[9] | 胡学兵. 大断面公路隧道力学响应及围岩稳定性评价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 2003
.
|
[10] | 章启忠. 大冶铁矿深凹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几个安全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 2007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27 条
[1] | 许信旺. 怀柔县泥石流沟谷危险度FUZZY评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04)
.
|
[2] | 吴梦军,许锡宾,刘绪华,敖建华. 岩溶对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 2003,(01)
.
|
[3] | 赵明阶,徐容,刘绪华,敖建华,王彪. 隧道顶部溶洞影响围岩稳定性的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 2003,(02)
.
|
[4] | 史世雍,梅世龙,杨志刚. 隧道顶部溶洞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5,(05)
.
|
[5] | 姚金蕊,李夕兵,周子龙. “三下”矿体开采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5,(S1)
.
|
[6] | 闫春岭,丁德馨,崔振东,毕忠伟. FLAC在铁山坪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6,(03)
.
|
[7] | 李文江,贾晓云,刘志春. 地铁区间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01)
.
|
[8] | 钟放平,李地元,张伟,黄炳仁. 青山岗隧道施工渗漏水病害分析及其防治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8,(01)
.
|
[9] | 梅胜全,梅小平. 应用免疫粒子群算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06)
.
|
[10] | 周海清,刘东升,陈正汉,张俊德. 基于传递系数法的滑面指标反算方法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06)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