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1 条
[1] 孙秋红. 吸附—臭氧氧化处理对硝基苯酚废水[D]大连理工大学, 2011 .
[2] 张苗. 螯台球菌Chelatococcus daeguensis的筛选及其在中温条件下的好氧反砂硝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3] 卢乐.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含硝氮废水工艺及其过程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4] 王晓霞. 高含氮化纤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 2001 .
[5] 应启锋.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 2001 .
[6] 孔庆鑫. 一株新型脱氮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4 .
[7] 吕庆洪. 一体化氧化沟流态研究及一体化OCO工艺试验[D]四川大学, 2004 .
[8] 冯春华. SBBR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 2005 .
[9] 郑志斌. TiO_2光催氧化—还原和生物还原联合短程硝化法的脱氮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05 .
[10] 刘琳. 两段式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易赛莉. 厌氧—磁化复合系统处理城镇生活污水中试研究[D]武汉大学, 2004 .
[2] 朱群玉. 聚丙烯腈基活性中空炭纤维的制备和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 2005 .
[3] 李相昆. 反硝化除磷工艺与微生物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4] 王亚宜. 反硝化除磷脱氮机理及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4 .
[5] 元新艳. 两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8 .
[6] 苏俊峰. 异养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及微生物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
[7] 文屹. 两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和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
[8] 王强. 磁强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生物脱氮机制与效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
[9] 郭静波. 生物菌剂的构建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强化效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
[10] 杨云龙. 嗜热螯台球菌TAD1的脱氮性能及其好氧反硝化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20 条
[1] 陈清艳,胡群义. 亚硝酸氮积累的影响因素[J]安徽化工, 2003,(05) .
[2] 丛俏,肖振林,曲蛟.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纤维处理洗浴废水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9,(06) .
[3] 李世斌,施培俊,田永杰,唐建伟. 活性炭纤维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03) .
[4] 陈清后,李飞,张雁秋,李晓红. 一种新型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膜工艺[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10) .
[5] 赵静,刘勇健. 磁流体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05) .
[6] 车武,李俊奇,张雅君. 中国的水资源危机及其对策[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03) .
[7] 张艳萍,汪苹. 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性能及N_2O逸出量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0,(08) .
[8] 刘军,潘登,王斌,汪苹. SBR工艺中DO和C/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
[9] 吕锡武,李丛娜,稻森悠平.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1,(01) .
[10] 徐伟锋,孙力平,古建国,郑先强. 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及动力学[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马俊科,刘春,杨景亮. 污水生物脱氮新技术概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