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 赵文华. 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调制信号识别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
|
[2] | 姚旭清. 一种新的混合模式调制识别算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1
.
|
[3] | 赵玲. 小波包调制信号的识别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09
.
|
[4] | 方奇. 通信信号调制识别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
|
[5] | 李晶晶. 卫星信号调制方式在线识别系统研究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2
.
|
[6] | 谢东. 干涉仪测向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 2003
.
|
[7] | 杨琴. 小波变换应用于数字调制信号的识别与参数估计[D]电子科技大学, 2003
.
|
[8] | 庞宇. 短波单边带软件无线电DSP模块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 2003
.
|
[9] | 包国平. 数字通信信号识别研究与参数提取[D]南京理工大学, 2004
.
|
[10] | 吕新正. 基于多特征参数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04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 陆凤波.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欠定盲源分离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
|
[2] | 陈卫东. 数字通信信号调制识别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1
.
|
[3] | 黄春琳. 基于循环平稳特性的低截获概率信号的截获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1
.
|
[4] | 詹亚锋. 通信信号自动制式识别及参数估计[D]清华大学, 2004
.
|
[5] | 罗明. 数字通信信号的自动识别与参数估计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5
.
|
[6] | 王欣.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
|
[7] | 张淑宁. 伪码调相引信抗典型干扰的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6
.
|
[8] | 李争. UWB通信技术及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
|
[9] | 张炜. 数字通信信号调制方式自动识别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
|
[10] | 高玉龙. 基于循环谱的调制方式识别与高动态同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76 条
[1] | 邓江湖,赵武奎,卢诗骄. 中美军队辅助决策系统现状比较[J]兵工自动化, 2006,(10)
.
|
[2] | 林雪原,骆卉子,范文强. 一种TDOA/AOA联合定位的算法[J]兵工自动化, 2010,(06)
.
|
[3] | 李小民,刘晖,郑利龙,张其善. 高动态环境扩频系统伪码延时的精确估计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0,(02)
.
|
[4] | 孙梅,韩力. 基于小波变换的移相键控信号符号速率估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3,(03)
.
|
[5] | 王君,安建平,宋淑娟. 一种新的高动态直扩接收机快速码捕获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4,(05)
.
|
[6] | 杨凯,安建平,卜祥元. 传输参考超宽带信号功率谱密度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7,(05)
.
|
[7] | 王爱华,夏彩杰,安建平,郭永正. 改进的频域窄带干扰陷波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7,(12)
.
|
[8] | 王晓湘,柯有安. 高动态多普勒频率的最大似然估计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0,(01)
.
|
[9] | 张洪欣,吕英华,贺鹏飞,王野秋,王登伟. 一种基于脉冲压缩的UWB成形脉冲设计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7,(01)
.
|
[10] | 蒋潺潺,朱刚,王九九. 超宽带干扰检测避免流程的改进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 仓艳,袁嗣杰. 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综述[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6
.
|
[2] | 陈颖颖,张雁军,贾鑫. 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方法[A]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