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 宋春生. 柔性浮筏系统的磁悬浮主动隔振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1
.
|
[2] | 黄修长. 舱筏隔振系统声学设计及优化、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 2011
.
|
[3] | 巫影. 浮筏减振降噪理论研究及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 2002
.
|
[4] | 张春良. 微制造平台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
|
[5] | 陈光. 密集模态挠性结构的多变量实验辨识及自适应逆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
|
[6] | 孙红灵. 振动主动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
|
[7] | 张鲲. 带有动力吸振器浮筏隔振系统的减振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
|
[8] | 李嘉全. 浮筏系统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
|
[9] | 肖斌. 柴油机双层隔振台架主动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
|
[10] | 朱明刚. 船用柴油发电机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5 条
[1] | 张智勇,沈荣瀛,王成刚. 不同阻尼情况下减振浮筏振动响应计算研究[J]船舶工程, 1998,(06)
.
|
[2] | 杨铁军,陈玉强,黄金娥,刘志刚,李玩幽,左振雷. 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耦合振动主动控制仿真研究[J]船舶工程, 2001,(03)
.
|
[3] | 俞孟萨,黄国荣,伏同先. 潜艇机械噪声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概述[J]船舶力学, 2003,(04)
.
|
[4] | 邹春平,陈端石,华宏星. 船舶水下辐射噪声特性研究[J]船舶力学, 2004,(01)
.
|
[5] | 段小帅,梁青,王永. 磁悬浮隔振器的自寻优前馈控制[J]船舶力学, 2010,(07)
.
|
[6] | Masaaki,蔡立新. 混和型主动隔振装置的研究[J]船舶设计通讯, 1997,(02)
.
|
[7] | 杨明,徐殿国,贵献国. 控制系统Anti-Windup设计综述[J]电机与控制学报, 2006,(06)
.
|
[8] | 傅绍文,姚郁. 带有逆向力补偿的Stewart平台自适应鲁棒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 2007,(01)
.
|
[9] | 胡如夫,李普,陈南,孙庆鸿. 基于H_∞的振动系统多输入多输出鲁棒控制仿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
.
|
[10] | 陈绍青,王永. 基于磁悬浮隔振器的主动隔振控制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S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