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柯洁铭. 人工冻土冻胀数值模拟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 2004 .
[2] 赵庆云. 西北东部极端气候变化倾向和预报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5 .
[3] 卢靖. 非饱和黄土水分迁移问题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
[4] 冷毅飞. 冻土未冻水室内综合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
[5] 范建兵. 冻融环境下单桩的沉降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2006 .
[6] 王金香. 多孔介质土壤热渗耦合模型及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6 .
[7] 于琳琳. 不同人工冻结条件下土的冻胀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8] 梁若筠.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冻土水分迁移研究[D]兰州大学, 2007 .
[9] 吴海燕. 模拟冻融界面的冻土模型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7 .
[10] 张丰帆. 季节性冻土构筑物冻胀机理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王铁行.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计算原理及临界高度研究[D]长安大学, 2001 .
[2] 原国红. 季节冻土水分迁移的机理及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 2006 .
[3] 谷宪明. 季冻区道路冻胀翻浆机理及防治研究[D]吉林大学, 2007 .
[4] 赵安平. 季冻区路基土冻胀的微观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 2008 .
[5] 李杨. 季节冻土水分迁移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 2008 .
[6] 周扬. 冻土冻胀理论模型及冻胀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75 条
[1] 郑波,张建明,常小晓,邓友生,顾同欣. 广州地铁隧道冻结工程冻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05) .
[2] 童伯良. 从第三届国际冻土会议看普通冻土学的成就和动向[J]冰川冻土, 1979,(01) .
[3] 戴竞波,李恩英. 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地区雪盖对地温的影响[J]冰川冻土, 1981,(01) .
[4] 刘鸿绪. 法向冻胀力计算——层状空间半无限直线变形体计算在冻土地基中的应用[J]冰川冻土, 1981,(02) .
[5] 周幼吾,郭东信.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J]冰川冻土, 1982,(01) .
[6] 徐斅祖. 国外对冻土中水分迁移课题的研究[J]冰川冻土, 1982,(03) .
[7] 吴紫汪. 冻土工程分类[J]冰川冻土, 1982,(04) .
[8] 陈肖柏. 第四届国际冻土会议在美国阿拉斯加举行[J]冰川冻土, 1984,(01) .
[9] 徐敩祖,J.L.奥利奋特,A.R.泰斯. 土水势、未冻水含量和温度[J]冰川冻土, 1985,(01) .
[10] 邱国庆,E.张伯伦,I.伊斯坎达. 莫玲粘土冻结过程中的离子迁移、水分迁移和冻胀[J]冰川冻土, 1986,(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王钧. 中国估算热流值的研究及其意义[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