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任怀诗. 压电复合材料的设计、模拟及其水声减振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 2006 .
[2] 张超. 铁电体掺杂性质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
[3] 毛艳平. 不同尺寸BaTiO_3纳米颗粒的制备及0-3型BaTiO_3/PVDF压电复合材料铁电、介电性能的研究[D]厦门大学, 2009 .
[4] 刘宝荣. 双相压电介质中非圆孔对瞬态SH波的散射[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
[5] 朱海燕. 粘结永磁体制备工艺及其磁性能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 2010 .
[6] 赵燚. 铋层状结构无铅压电陶瓷的离子取代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2010 .
[7] 邵庆生. 若干铁性材料相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李玲. 新型可见光响应纳米光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应用[D]东华大学, 2012 .
[2] 房晶瑞. 铌酸盐纳米晶的电化学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2011 .
[3] 谢琳. 典型钡基铁电及弛豫铁电体电子显微学及第一性原理研究[D]清华大学, 2012 .
[4] 何建平. 钛酸锶钡结构及其极化特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0 条
[1] 王辉,徐建梅,沈上越. 水热法工艺对合成陶瓷粉体性能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
[2] 杨秋华,傅希贤,王俊珍,孙艺环,曾淑兰.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_3和LaCoO_3的光催化活性[J]催化学报, 1999,(05) .
[3] 梁焕珍,毛铭华. 水热过程——一种制备超细粉末的特种技术[J]材料导报, 1990,(06) .
[4] 戚冰,陈国华. 铌酸锶钡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 2007,(09) .
[5] 黄苏萍,肖奇. 可见光响应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 2009,(13) .
[6] 郭华,朱孔军,王秀峰,裘进浩,季宏丽. 水热合成无铅压电陶瓷粉体[J]材料导报, 2010,(01) .
[7] 刘宏伟,曾大文,谢长生. 新型可见光催化剂BiVO_4的制备方法[J]材料导报, 2011,(S1) .
[8] 于志伟,苗鸿雁,谈国强. 水热法合成Bi_(25)FeO_(40)纳米粉体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 2009,(06) .
[9] 符春林,潘复生,蔡苇,邓小玲. 铁电材料的发展历史和现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10] 李宝华,郑文君,庞文琴. SrZrO_3基质氧化物粉体的水热合成和表征[J]材料研究学报, 199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