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 条
[1] 秦利军. 光皮树优株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 .
[2] 易海燕. 藤茶总黄酮及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分离纯化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 .
[3] 卢锦花.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研究(树脂法)[D]西北工业大学, 2001 .
[4] 郭帅. 观赏木瓜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分类及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5] 王琦. 翻白草、荔枝核降血糖作用和翻白草的化学成分研究[D]昆明医学院, 2004 .
[6] 乔五忠. 甘草酸的提取、精制工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 2005 .
[7] 金薇吟. 学科交叉理论与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 2005 .
[8] 钱程. 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漆酶基因的克隆及相关序列的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 2005 .
[9] 金莹. 苹果多酚的超声波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10] 惠楠. 欧洲赤松木材的腐朽抗性选择以及与心材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魏建香. 学科交叉知识发现及其可视化研究[D]南京大学, 2010 .
[2] 邱业先. 红壤稻田脲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0 .
[3] 王志娟. 东北主要非褶菌和木生伞菌培养特性及分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1 .
[4] 孙迅. 粗毛栓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及其基因克隆[D]四川大学, 2005 .
[5] 王莉. β-谷甾醇对子宫颈癌细胞株SiHa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 2006 .
[6] 赵晓春. 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49 条
[1] 马华智,刘正兴,王全军,阎长会,廖明阳. 顺铂、卡铂和双环铂对pBR322质粒DNA的断裂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 2003,(04) .
[2] 何迎春,田道法. 基因表达异常与癌前病变演化[J]癌变.畸变.突变, 2007,(05) .
[3] 何迎春,卢芳国,田道法,刘红萍. TgN(p53mt-LMP1)/HT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J]癌变.畸变.突变, 2008,(05) .
[4] 赵景春,高伟,梁宜萍,李京霞. 丹参和半枝莲对丝裂霉素C诱发小鼠MN和SCE的防护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 1994,(06) .
[5] 曹帮华,马海慧,梅林. 银杏种仁黄酮与内酯含量变化初探[J]山东农业科学, 2003,(01) .
[6] 张艳,李京培,明亮,李文芳. 银杏叶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作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0,(03) .
[7] 王军,张薇,王玉升,刘惠霞,黄启福. 生姜水提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01) .
[8] 靳素荣,姚礼峰,李辉,余作平,周明全,胡中立. 微波法提取荷叶黄酮及抗氧化作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6,(08) .
[9] 余海忠,刘慧宏,王海燕,廖雪义. 中草药猫眼草活性物质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7,(21) .
[10] 思彬彬,杨卓. ISSR标记技术及其在果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曾英彤,黄志军,李泽华. HPLC法测定复方甘草片中甘草酸的含量[A]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0 .
[2] 刘刚,谭生建,谢雅君,刘琰,张华,姜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七味葡萄散中桂皮醛和甘草酸的含量[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0 .
[3] 王茜,徐文国,马联弟,王军. 食品中微量、痕量元素的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 2006 .
[4] 薛克昌,王杰松,史宁,谭生建,吴久鸿. 变换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味檀香散中丁香酚和甘草酸的含量[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