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6 条
[1] 杨亚琴. 丹参水溶性成分溶出在线检测及动力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1 .
[2] 赵凯. 超声波对麦冬多糖的提取率、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
[3] 于云虎. 超声强化提取中草药的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
[4] 余维新.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建筑钢材质量优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11 .
[5] 卢锦花.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研究(树脂法)[D]西北工业大学, 2001 .
[6] 戴素娟. 中草药沸腾浸取过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1 .
[7] 彭柏林. 阿维菌素生产工艺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1 .
[8] 王向红. 枣果主要活性成分分析方法及其综合加工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3 .
[9] 王以明. 磁化法提取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3 .
[10] 盛文军. 干燥方法对红枣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物功能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 200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 条
[1] 韩丽. 应用逆流提取与膜分离技术的中药注射剂新工艺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3 .
[2] 王卓. E-选择素在长春瑞宾致输液性静脉炎中的作用机制及药物调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 2006 .
[3] 李新圃.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 2006 .
[4] 姜萍. 苦楝树皮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6 .
[5] 黄国平. 玉米醇溶蛋白的超声波提取、改性与释药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04 .
[6] 吴先梅. 瞬态单一声空化气泡的动力学过程及空化发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 2003 .
[7] 孙元琳. 当归多糖的制备、结构分析和抗辐射效应研究[D]江南大学, 2006 .
[8] 王黎明. 具有降血糖活性的茶多糖组分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D]江南大学, 2006 .
[9] 徐化能. 葛藤异黄酮的浸取与分离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 2007 .
[10] 谷勋刚. 超声波辅助提取新技术及其分析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34 条
[1] 王崇侠,宋庆平,张会,王海浪. 稀土离子(Sm~(3+),La~(3+))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性能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2] 黄爱玲.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0) .
[3] 吴笳笛,阚国仕,陈红漫,李贺民. 双酶水解法提取水溶性苦瓜多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1) .
[4] 余济海,邹盛勤.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杜仲叶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 .
[5] 张永安,王瑞强,杨述元,周冀衡. 生态因子与烤烟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8) .
[6] 张桂玲,温四民. 甜味植物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8) .
[7] 周顺玉,尹健,陈利军,成泽艳,熊建伟,刘红敏. 博落回浸提物对茶毛虫、茶尺蠖的生物活性[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5) .
[8] 刘晶芝,赵永光,冯玉珠,常丽新,高平章. 超声法提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4) .
[9] 郭雪峰,岳永德.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6) .
[10] 李爱军,代惠娟,娄本,于建军. 烟草类胡萝卜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