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张丕利. 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基础及其与肝脏的关系[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0,(05) .
[2] 张军霞,冯志杰. 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与门脉高压症[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4,(03) .
[3] 王启志,章明,朱有法,张梅,高敏,潘剑威,任天荣.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血红素氧合酶在人肠易激综合征结肠中的表达[J]解剖学报, 2005,(02) .
[4] 徐少平,李鲁光,程友琴,唐朝枢,沙鸥,余燕秋. 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系统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1999,(02) .
[5] 喻陆,何作云. 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内源性一氧化碳及其合成酶基因表达的改变[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1999,(02) .
[6] 杨成,刘晓城,兰天飙. 大鼠5/6肾切除肾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学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02) .
[7] 鹿克风,陈良华. 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1,(03) .
[8] 鹿克风,郭玲,王克平,刘继东,张良惠,王延军.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红素氧合酶的基因表达[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15) .
[9] 谭正怀,余凌虹,魏怀玲,刘耕陶.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c-Jun表达的关系[J]药学学报, 2006,(07) .
[10] 符荣,陈衔城,任惠民,金复生,宋后燕,季耀东,任军,夏鹰. CO对局灶性缺血脑组织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