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
与本文同时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与本文共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王同珍. 淬火过程的计算机模拟[D]燕山大学, 2004 .
[2] 王珉. 基于改进BP网络的磨削淬火数值仿真及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 200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李辉平. 淬火过程有限元模拟关键技术及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 2005 .
[2] 刘俊岩. 水蒸汽作绿色冷却润滑剂的作用机理及切削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5 .
[3] 张磊. 单程平面磨削淬硬技术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 2006 .
[4] 郑钧宜. 磨削射流冷却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8 .
[5] 杨刚. 外圆磨削表面强化技术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3 条
[1] 张爱文,江来珠. 宝钢曲轴用非调质钢的生产与展望[J]宝钢技术, 2003,(04) .
[2] 田欣利,徐燕申,彭泽民,林彬. 结构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J]兵工学报, 1998,(04) .
[3] 刘菊东,王贵成,陈康敏,贾志宏. 基于缓进给湿磨的表面硬化研究[J]兵工学报, 2006,(03) .
[4] 刘文今 ,钟敏霖. 钢和铸铁激光淬硬的工艺原理探讨[J]中国表面工程, 2001,(01) .
[5] 刘菊东,王贵成,陈康敏,贾志宏. 45钢磨削硬化的试验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 2005,(03) .
[6] 刘德福,于晓霞. 预应力磨削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0,(01) .
[7] 金滩,蔡光起. 超高速磨削的热传递机制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 1999,(04) .
[8] 高航,屈力刚,兰雄侯. 断续磨削温度场的计算机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 2002,(05) .
[9] 冯宝富,赵恒华,蔡光起,金滩. 高速单颗磨粒磨削机理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 2002,(05) .
[10] 巩亚东,吕洋,王宛山,朱晓峰.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磨削砂轮钝化的智能监测[J]东北大学学报, 2003,(03) .